橡膠商情:我注意到,雙星東風會議室墻上掛著不少標語,其中一條是“創新解決新工藝,降低成本我受益”,能否解釋一下其實際意義嗎?
汪海:這是一個全員創新的具體體現,過去,員工認為,創新是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事,與我無關。但我們用“崗位是市場,競爭在機臺,人人都創新”的理論,用“敢于改革、敢于創新,敢爭第一”的理念教育引導廣大員工,用“創新無死角,全員都創新”的高標準促進了創新工作的開展。員工們立足崗位,敢想敢改,出現了以員工名字命名的操作法,大家主動創新、積極創新、全員創新,創新項目層出不窮,小改小革遍地開花,解決了生產、工藝、技術、管理中的許多大問題,改變了落后局面,提高了對市場的應變能力。
橡膠商情:據說您還親自為革新了的設備起名,例如“新東風聯合復合線”?
汪海:我們累計改造舊設備100多臺。設備創新成果項目197項,實現工藝零距離項目23項。消化因設備陳舊老化等不利因素1200萬元,已創造效益600萬元。這一切都是公司體制改革后取得的。例如,子午胎高溫高壓硫化項目改造中,設備能源部門自行測繪、設計、制作、安裝,協調各部門通力合作,40天完成硫化工藝的調整,內溫、外溫及整體壓力的調整使生產效率比原來提高了20%。再如自行設計的“子午胎胎坯懸掛鏈運輸” 項目,實現了工藝零距離,直接將胎坯輸送到硫化,解決了幾十年來人工搬抬的歷史,填補了同行業空白。三輥貼膠生產線原來每班生產貼膠簾布約3000米,根據生產規格不同,現在提高到班產4000米,生產效率提高了30%,一年可消化不利因素10萬元。這個生產線是輪胎行業絕無僅有的創造。我將其稱為“新東風聯合復合線”。
橡膠商情:雙星東風輪胎產品結構上有何新突破?未來規劃的生產能力如何?
汪海:針對品牌無明顯優勢,花紋、規格單一的薄弱被動局面,不斷適應變化的國內、國際市場需求,依靠研發中心,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集中優勢力量研發新產品,我們確立了“研發中、高檔產品,做高檔產品,搶高端市場”的發展方向。公司以發展半鋼轎車胎為重點,做大做強雙星輪胎,并致力于積極研發全鋼輪胎、半鋼輪胎、斜交輕卡輪胎等各種規格的高、中檔新產品。雙星東風去年共計生產輪胎252萬條,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出口創匯 3000萬美元。而今年前7個月,公司已完成產量236萬套,出口創匯2000萬美元。作為雙星集團輪胎產業重要的生產基地,雙星東風2010年將形成 600萬套半鋼子午胎,100萬套全鋼胎的生產能力,并將成為中國中南部地區輪胎生產的大型骨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