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下稱世貿組織)19日設立了一個專案小組,以調查并裁決美國對華輪胎特保措施是否違反貿易規則。盡管世貿組織已介入輪胎特保案,但中國輪胎出口又面臨新障礙。加上原材料成本的漲價,從去年年底至今,輪胎行業出廠價已普漲5%。部分企業稱,3月還有提價6%的打算。
困境
困境一 “特保案”蔓延
自美國“特保案”后,向我國輪胎出口企業提出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國家已達10余個。今年1月初,印度反傾銷局又對我國輪胎出口企業作出仲裁,征收從24.97%至88.27%不等的反傾銷稅。
根據世貿組織規則,其它國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國的制裁方案對我國出口的輪胎實施制裁。近期,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國表示將參照美國的做法,對原產于中國的汽車輪胎進行反傾銷調查,若這些反傾銷調查一旦成立,中國汽車輪胎產品出口又面臨新的障礙,我國輪胎出口環境將進一步惡化。
困境二 憂產能過剩
我國輪胎出口存在出口市場集中度偏高的現象。數據顯示,我國輪胎產量40%用于出口,而對美國單個市場的出口就達到總出口量的30%,高度集中的市場格局潛在風險較大。
目前,我國輪胎行業開工率充足,2009年1月至11月我國橡膠輪胎外胎產量59734萬條,較上年同期增長15.6%。一旦美國等出口市場遇阻,加上市場貿易壁壘的突然加劇,出口產品短時間內又無法在國內市場得到充分釋放,我國輪胎行業將面臨10%至15%的產能過剩困境。
困境三 橡膠成本翻
“公司現在面臨生產成本增加的問題。”山東玲瓏輪胎(下稱玲瓏輪胎)海外營銷部部長王國梅表示,她稱,去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對企業影響很大。“我們大部分原材料都是進口,如天然橡膠80%從東南亞進口,不溶性硫磺等部分小料100%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