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大渔直播,国产av成人无码免费视频,男女同房做爰全过程高潮,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資訊 >> 新產業 >> 行業動態 >> 正文
“十一五”以來貴州省高技術產業發展情況
2010-10-14 來源:貴州省發改委網站
關鍵詞:新材料 新能源 復合改性聚合物材料

    一、基本情況

    “十一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貴州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于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各項部署,積極調整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全省從加快改革開放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入手,把加快改革開放作為體制機制創新和經濟發展的動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著重在政策發展環境營造、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方式創新等方面開展工作。貴州省高技術產業的產業化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水平不斷提升,逐漸發展成為貴州省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產業規模繼續擴大,保持穩定增長。2009年,全省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為273.9億元和9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7%和13.7%,分別占GDP比重的7%和2.5%。2010年1-9月,預計全省高技術產業總產值220億元,同比增長17%;工業銷售產值200億元,同比增長18%。“十一五”前四年,全省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4.0%和14.2%,實現了較快發展。全省已構建起了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三大高技術產業體系,形成了以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精細化工技術等為主的高技術企業群體。高技術服務業發展加快,2009年全省軟件產業實現收入23億元,電信服務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250億元。
    結構調整力度加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在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大力推進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建設完成了一批有資源優勢、有創新亮點、可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開發項目和產品,有效提升了產業核心競爭力。生物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興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高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涌現了中成藥制造、通用飛機研制和生產、磷系新材料、復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多晶硅材料、3G通信、數字電視、生物質能源、地熱能源、物理化學電源、電信增值、動漫產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集聚式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安順市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貴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貴陽市生物產業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畢節地區綜合性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加快發展,起到了調整產業結構和促進產業集聚的重要作用。2009年,全省高技術產業新產品產值53.7億元,同比增長11.0%,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的36.0%。
    經濟效益穩定增長,發展后勁繼續增強。隨著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和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等高技術優勢產業的不斷發展,全省高技術產業總體效益穩步提高。2009年,全省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225. 7億元,同比增長17.8%;實現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11.2%,高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11.5個百分點;完成投資21.2億元,同比增長50.4%;新增固定資產投資9.9億元,約與2008年持平;在建項目約200個,新開工項目68個,建成投產項目95個,進一步增強了全省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后勁。
    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提升。目前,全省已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3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2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5家、省級認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4家,省級重點實驗室29家,省級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08家,覆蓋了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裝備制造、化工冶金、輕工等重要領域,促進了技術自主開發能力、系統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為推動產業自主創新和優化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保障。2009年,全省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和科技活動產出指數分別比2008年提升2.7個百分點和8.4個百分點;3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8項重點新產品通過省級認定,92項科技成果通過省級鑒定;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為3196件、1894件,同比分別增長8.6%、9.6%。
    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全省已經建成多層次、多內容的現代通信網絡,光纜線路總長21.01萬公里,交換機總容量3215.21萬門,電話普及率51.17部/百人,互聯網普及率28.9%,互聯網出省帶寬245.31Gb/S,基本實現“鄉鄉通寬帶”、“村村通電話”。電子政務工程進展順利,各地各部門建設了20余個規模較大的應用系統,在科技、教育、財政、稅務、工商、農業、經貿、公安、交通、勞動和社會保障、計劃生育、國土、質監等方面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農業信息服務系統不斷完善,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網絡、農經網等已普及到全省所有鄉鎮,在全省建立了2萬多個遠程教育點。全省一大批大、中型企業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實施了改造,能源、冶金、航空航天、電子、化工、煙草、機械、新材料和民族醫藥等行業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傳統服務業轉型步伐加快,信息服務業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文化創意及動漫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
    軍民結合產業取得新進展。貴州省充分發揮國防軍工企業的人才、技術優勢,實施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戰略,優化配置軍民創新資源,加強技術集成創新,全面推進軍民結合產業的建設,開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對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共性、關鍵性技術,形成了一批高技術產品,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了地方相關產業的發展,初步形成了軍民雙向轉移、相互促進的高技術產業發展特色。以011基地為主體,加快安順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的建設,依托正在開展前期研究工作的中型渦漿多用途飛機、與巴西合作的貴州阿莫特飛機制造有限公司輕型飛機、自主設計的民用無人機、飛機零部件轉包、蓮花轎車、天馬軸承等項目,基本形成以通用飛機、民用無人機系統、航空零部件、專用車輛等為主導產品的航空與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集群。以061基地為主體,加快貴州航天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依托從事塑膠、鋁工業加工設備、鑄鍛、汽車零部件等行業的眾多企業,基本形成以航天高技術、新能源、機電一體化裝備、精密機械基礎件等為主導產品的航天與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集群。以083基地為主體,加快貴州新添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平臺建設,力爭盡早實現年產銷手機1000萬部、年產銷電子元器件200億只的目標,形成以通訊產品新型、電子元器件和電子新材料為主導的信息高技術產業集群。
    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國家發改委于2008年2月批準安順市成為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后,貴州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批準實施了《貴州省安順市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發展規劃》和《貴州省安順市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產業發展控制性詳細規劃》;二是制定出臺了《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安順市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三是建立了由省政府、省直有關部門、安順市人民政府和貴航集團組成的航空產業基地規劃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經信委;四是加快推進航空產業基地產業發展項目和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五是積極進行招商引資和拓展建設資金來源。《中型渦槳多用途飛機立項論證報告》通過了中航工業集團公司組織的專家評審,該項目已具備申報中航工業集團公司內部立項,再聯合中航工業集團公司共同向工信部申報立項研發試制的條件。此外,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的“支持省級高技術產業基地發展”的要求,省發改委批復了“畢節地區綜合性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貴陽市生物產業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為貴州省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先進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平臺。
    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宏觀環境進一步完善。一是加強領導,統籌高技術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為了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從政策、機制、產業配套等方面注意改善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環境,成立了貴州省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貴州省中藥現代化領導小組、貴州省知識經濟領導小組,加強了對全省高技術產業及知識產權工作的領導,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并都得到了具體的落實。二是制定出臺了《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條例》。對完善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制度,規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活動,營造良好有序的投資創業環境,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三是認真組織制定和實施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省發改委認真組織制定和實施了《貴州省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研究》、《貴州省磷化工高技術產業鏈發展規劃研究》、《貴州省生物資源深加工高技術產業鏈發展規劃研究》、《貴州省煤化工高技術產業鏈發展規劃研究》、《貴州省磷化工高技術產業鏈發展專題規劃》、《貴州省生物產業發展規劃》、《貴州省“十一五”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和《貴州省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研究》,《貴州省道地藥材開發利用高技術產業鏈發展專項規劃》、《貴州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貴州省“十二五”高技術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貴州省“十二五”推進信息化發展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進展順利,啟動了《FAST項目地方配套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四是認真做好信息溝通工作。每年編寫完成了《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報告》,每季度編發一期《貴州高技術產業》工作動態,建立開通了“貴州高技術產業網”。

    二、存在問題

    貴州省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目前尚處于工業化初期向中期邁進的階段,產業結構完善升級任務艱巨,發展高技術產業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一是從宏觀層面上看,科技投入不足。2008年全省科研和試驗發展經費(R&D)投入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574%,僅比2007年提高0.074個百分點,遠遠低于“十一五”規劃目標。二是從政府管理層面上看,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政策體系尚待完善,體制改革仍需深化,創新創業的投融資機制和發展環境亟待健全。三是從市場主體層面上看,企業創新能力弱、投入嚴重不足、產業和企業規模小、信息化水平低、缺乏核心技術等問題較突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緊發展戰略、規劃、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
    進一步完善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并加強相關政策的協調、銜接和落實,提高服務水平,形成政策合力。抓緊開展《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條例》配套規章的立法工作,力爭盡快出臺《貴州省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認定辦法》。加快制定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實施意見。認真做好貴州省“十二五”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及相關配套規劃的編制工作。組織編制完成《貴州省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研究》、《貴州省道地藥材開發利用高技術產業鏈發展專項規劃》和《FAST項目貴州省配套建設專項規劃》。
    (二)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一是認真組織實施貴州省“十二五”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實施意見,做好產業和項目儲備。二是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監測分析。三是完善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四是加快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化能力。五是加快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三)積極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
    積極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工作步伐,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城市化,積極推進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按照國家和省的工作部署,啟動“三網融合”和物聯網試點示范,加快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和農村農業信息服務工程建設,推進下一代互聯網(IPV6)發展,支持云計算等新技術開發應用,大力培育信息服務產業。
    (四)加強技術創新,大力推進高技術產業創新體系建設
    根據貴州省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整合現有的資源,組織大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積極推進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大科學工程、知識創新工程、產學研聯合、重點實驗室建設改造等產業創新能力和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核心技術,提高特色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高技術產業持續創新能力,促進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五)繼續組織設施高技術產業化建設項目
    依托有實力的企業、集團公司,繼續申報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重大專項項目。根據國家發改委的安排和要求,準備一批有特色、技術含量高、產業鏈較長、帶動面寬、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好的項目,爭取國家支持。推進高校、科研院所參與項目建設的工作,提高項目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鼓勵已經完成省級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的企業參加申報,同時進一步規范申報工作,提高項目的申報質量和水平,做好審查把關工作。
    抓好省級財政預算投資安排的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的前期工作和建設管理工作。一是爭取省政府加大對科技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投入;二是抓緊申報國家支持設立創業投資基金的工作;三是建立項目儲備制度,完善科學決策機制,規范建設管理程序,加強協調服務,針對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兼有研究開發和建設任務的特點,組織實施好省級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四是按照投資體制改革要求,改革完善項目立項和可研審查、核準和備案以及項目執行過程的審理和監督機制,組織專家對所實施的項目進行中期和后期評估,及時掌握項目的進展情況和效益情況,解決共性問題。
    (六)注重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在實際工作中善于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探索有效方式,鼓勵、引導和依靠中介組織為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決策服務。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要積極發揮和依靠評估與咨詢、投資項目評審等機構為政府職能部門提供多方位的信息咨詢服務,提高工作效率。在產業和產業技術的發展方面,要依靠有關行業協會和服務機構對有關重點行業的產業和技術發展動態進行跟蹤分析、研究,建立有關產業布局和產業規模的預警機制,避免盲目決策上項目,引導企業理性投資,有效遏制重復建設。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
查看評論】【 】【打印】【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春县| 山西省| 通河县| 紫金县| 象山县| 石首市| 扶绥县| 水城县| 施甸县| 广元市| 酒泉市| 常州市| 磴口县| 乌拉特后旗| 泌阳县| 平原县| 临安市| 虹口区| 汾西县| 吐鲁番市| 韶山市| 通许县| 霍山县| 鹤岗市| 嘉义县| 尼木县| 方城县| 诸暨市| 宜兰县| 贵州省| 新疆| 长岭县| 沙雅县| 桂东县| 锡林浩特市| 吉木乃县| 炎陵县| 高平市| 威远县| 秦皇岛市| 东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