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依舊治不了甲醇產業產能過剩病根
2010-10-2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甲醇 反傾銷
面對經過一年多的博弈得來的反傾銷初裁,估計甲醇生產企業會感到失望,因為去年向中國出口最多的沙特逃脫了反傾銷“黑名單”,這意味著靠反傾銷來治國內甲醇業頑疾——產能過剩是不可能了。但筆者要說的是,希望通過反傾銷的手段來解決甲醇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本身就不現實。
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甲醇產能近3000萬噸,而國內需求量僅為1000多萬噸。還有專家預測,如果甲醇行業仍然保持現有的產能擴張速度,到“十二五”中期,即2013年左右,國內甲醇產能將很有可能超過5000萬噸。即使在這一時期淘汰掉900萬~1000萬噸落后產能,國內甲醇仍然處于嚴重過剩的局面。
業內不少人把甲醇產能過剩的原因推到進口的國外產品身上,認為是國外產品傾銷所致。但現實是,2009年是進口甲醇最多的一年,進口量為528.8萬噸,但這也只占當年國內甲醇需求量的不到一半,占國內甲醇產能的比例更小,只有六分之一。而過不了兩三年,國內甲醇產能就將超過5000萬噸。不擺不知道,一擺嚇一跳。造成中國甲醇產能過剩的主力顯然正是中國企業自己。即使把國外甲醇統統擋在國門之外,一噸也不放進來,對產能超過需求太多的國內甲醇市場來說,又能解多大之困?打個比方,甲醇產業目前就像是一個患了重病的病人,反傾銷初裁不過是給這個病人加了一件衣服而已。如果自身的病治不好,再加衣服也管不了大用。
況且,反傾銷本身是一把雙刃劍,某種意義上說,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因此各國都不愿輕易開打貿易戰。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發展中的中國就像發育中的青年一樣,比任何國家都需要能源、原料和物資,比任何國家都希望能夠優勢互補、互通有無。政府就是再對甲醇產業情有獨鐘,也斷不會為了這一個產業而影響整個對外經貿的和諧氣氛。況且,中東物美價廉的甲醇產品對中國其他產業來說,也是求之不得呢!就算這次反傾銷初裁是有效的,也只是一時,而不能指望它一世。
因此,國內甲醇產業還是得仔細反思自己的問題,正視產能過剩這一頑疾,想方設法盡快治好自己的這個病。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