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制造有利完善航空產業鏈
據了解,前幾年,珠海雖然有航展等會展平臺,但整個航空制造業聚集效應不明顯,產業基礎單薄。這幾年,珠海航空產業發展迅速,產業聚焦效應開始顯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紅嘴鷗”出世有何意義?中山大學著名教授鄭天祥認為,“珠海航空產業其他城市沒有,是‘珠海氣質’的真正體現”。珠海目前已有航展、摩天宇飛機維修、翔翼飛行員培訓等企業駐扎,尤其是“巨無霸”中航通用飛機項目的“一總部、兩中心、三基地”架構,諸如自主知識產權的“紅嘴鷗”等高附加值飛機的出世,將會把整個航空產業鏈完善起來,并延伸到珠江口西岸。再加上港口與鐵路配套,機場與高速路相連,輔之以其他交通大項目,屆時中山、江門都可以成為各種通用飛機包括“紅嘴鷗”飛機的零部件生產基地。
首架真機將于航展做靜態展示
記者了解到,“紅嘴鷗”首架真機目前已經造好并放置于強恩公司,由于該機的飛行測試程序依然在走,所以在航展期間尚不能進行試飛,只能在航展期間進行靜態展示,在航展展示期間,飛機設計方將向各方介紹該飛機的設計原理以及性能等。
低空空域管制60年有望破冰 珠海自產私人飛機或迎來黃金期
就在珠海本土輕型運動飛機“紅嘴鷗”出世時,利好政策東風吹來。記者獲悉,10月14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導意見》,這意味著長久以來受空管體制束縛的低空空域終于逐步放開,60年沒變的空域劃分和低空空域管制有望正式破冰。而珠海自產的“紅嘴鷗”、“阿波羅2”等私人飛機也將迎來市場黃金期。
通用航空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而中國通用航空產業與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差距。
強恩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地也表示,“由于受各種外在環境的制約,幾十年來,中國的通用航空產業一直在挫折中徘徊。截至去年底,我國通用航空器只有900余架,僅占全部航空器的13%左右,每百萬人擁有不足0.5架,通用機場70余個,起降點330余個,飛行員2000余人。”“我國通用航空不僅遠遠落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也大大落后于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國現行空域管理模式,抑制了私人飛行市場的巨大需求,阻礙了通用航空的發展。”日前,亞洲地區最大的私人飛機銷售商“亞洲jet”執行總裁邁克爾·沃爾什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未來10年,私人飛機市場這一市場規模將每年增長20%—25%以上,十年內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飛機擁有國。
事實上,在中國低空尚未開放的時候,私人飛機制造商都已經在看好這塊市場。他們普遍都認為,放開低空領域管制,除了會讓普通平民擁有親自觸摸藍天的機會,更會促進通用航空尤其是私人飛機制造、培訓、托管、維修服務等產業鏈的爆炸式發展。像鈴木武、余地這樣熱愛藍天的人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實踐、探索與等待,終于等來了珠海航空產業園的“春天”。“紅嘴鷗”也將分得一塊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