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油脂:變身替代能源
2010-12-1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生物柴油
隨著石油資源的短缺,生物柴油以其突出的環保性和可再生性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目前,以動、植物油脂為原料制造生物柴油的成本偏高,將廢油脂回收作為原料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為生物柴油的工業化提供重要支撐。”常州大學李為民教授如是說。
生物柴油發展受制高成本
當下,世界各國都選擇有自身優勢的油脂來制取生物柴油,如美國采用轉基因大豆油,歐洲采用菜籽油,東南亞采用棕櫚油。我國食用油短缺,只能選用非食用油脂來制取生物柴油,如光皮樹油、麻瘋果油和廢棄油脂等。由于原料的短缺,國內生物柴油工廠基本處于半停產狀態。
李為民認為,生物柴油產業化的主要問題是成本太高,其中75%來自于原料成本,天然油脂價格高于生物柴油產品售價,無法作為生物柴油規模化發展的原料。此外,常規方法制備生物柴油會產生大量的含堿廢水,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而利用廢棄油脂如泔水油、地溝油、酸化油、白土油、油腳、皂腳等作為生物柴油的原料,不僅可消除環境污染,還可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目前,在我國一部分餐飲廢油脂被回收加工成脂肪酸等工業原料,另有一部分則被不法分子再利用重新流入市場,或直接排人下水道造成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對餐飲廢油進行預處理后用于制備高附加值的生物柴油,為餐飲廢油的再利用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據了解,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糧集團都設立了專門的機構研究生物柴油。
技術攻關與工程實踐并舉
李為民課題組以餐飲廢油和地溝油為原料,原則上只要含有脂肪酸都可以進行轉化,制得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含量為96%,生物柴油產品得率為99.64%。這是他們從小試一路做到工業化的項目,1噸生物柴油的利潤為500元,再往下游延伸則每噸產品約有1200元的利潤。目前,依托該技術的3萬噸/年裝置已長年運行,部分垃圾車正在試用這種生物柴油。
記者還了解到,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孫漢洲教授等開發的以茶油精煉副產物皂腳為原料,通過酯交換反應制備生物柴油的工藝技術,也為生物柴油制備提供了另一個原料選擇。皂角里面主要含油脂和脂肪酸鈉,是制備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產品無需脫色即可直接使用,收率可達90%左右,生物柴油產品的主要指標均達到有關標準要求。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利用自主研發的新技術、新工藝,成功實現了以花椒籽油、棉籽油、棕櫚油等十多種植物油和餐飲廢油轉化生產生物柴油,整套工藝具有快速、高效、節能、適應性廣、生物柴油轉化率高等優點。
此外,武漢工業學院承擔的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油腳制取生物柴油中試裝置已投產。該項目采用了自主研發的高效反膠團萃取-催化水解反應技術水解油腳,可充分利用其有效成分,整套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統一標準規范產業發展
近幾年來,盡管煉化企業通過持續的技術改造,柴汽比不斷提高,但仍不能滿足柴油市場的需求。如何有效利用廢棄食用油、下腳酸化油生產生物柴油,已成推動我國生物柴油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據統計,我國可以利用的餐飲廢油、榨油廠油腳、庫存過期油料和林木油果等價格合理的原料,可以支持300萬噸/年的生物柴油產業規模。
目前,政府尚未針對生物柴油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扶植、優惠和鼓勵辦法。近年來,由于生物柴油的興起,地溝油的需求也不斷增大,導致某些地區出現了爭搶和囤積地溝油的現象,其價格也因此水漲船高。眼下,我國生物柴油的產能超過300萬噸,由于原料供應不足,生物柴油生產企業的開工率普遍較低。
“要讓生物柴油真正產業化,就要統一廢棄食用油回收政策和生物柴油的使用標準,同時加大利用餐飲廢油與油料樹木種子作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的科研開發力度。”李為民指出,生物柴油產業規模與發展速度主要取決于大量的廉價原料供應。為此,應加強對地溝油等餐飲廢油回收、運輸、加工的研究和政策法規的制定工作。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