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場波及多個歐洲國家的債務危機不斷發酵和蔓延。從希臘到愛爾蘭,從西班牙到葡萄牙,歐元區國家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水平急劇飆升。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我市出口企業已經開始縮減出口訂單,出口歐洲購買出口保險的企業呈直線上升態勢。
重慶對歐盟出口開始下降
來自重慶市外經委的數據顯示,今年開年,重慶市外貿進出口同比大幅增長。在這種大漲的趨勢下,5大出口地區中,唯有對歐盟的出口量沒有變動。“沒有變動,其實就是大幅下降了。”市外經委外貿處官員左洋告訴記者,出口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等地區最多的是機電產品和復合材料。去年對上述3個國家出口總量分別達到了2919萬美元、759萬美元以及3930萬美元;主要出口企業有力帆、博滕機械化工、國際復合材料、鑫源等。由于去年同期受金融危機沖擊,導致了對歐盟出口的低基數,今年一月出口數字并沒有增長,則意味著重慶對歐盟出口已經大幅下降。
走勢不明 出口企業減訂單
據悉,由于歐盟國家債務危機未來的不確定性,已有企業開始縮減出口訂單。國際復合材料公司外貿經營部負責人唐初平告訴記者,對發生危機的地區出口,很可能出現收不到款的情況。因此,該公司將逐漸縮減對歐盟地區的出口,轉而在東盟10國中尋找合適對象,以彌補未來可能的損失。
與此同時,力帆和鑫源兩家摩托車出口企業也表示,已經開始密切關注歐洲債務危機,并將根據情況的變化積極應對。
歐盟銀行信用證也不保險
“歐盟國家的收匯風險已經開始顯現。”中國進出口保險重慶營管部副總經理代方介紹說,以前重慶出口歐盟地區的風險比較小,案例最多一年一兩起,金額也只有10萬美元左右。而去年下半年,出口歐盟的貨物報損開始增長,截至目前,已有十多起,最大的賠付金額也達到了100多萬美元。遭受損失的貨物主要是摩托車整車、金屬材料以及玻璃纖維等。目前,可有效減少海外損失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出口前,雇用專業機構調查對方企業,能付得出款才發貨。另一種就是購買出口信用保險。
代方稱,目前,歐美國家倒閉的銀行已經達到140多家。出口方也從原來的不信任企業轉變到信不過銀行。原來可作為企業收款保障的“銀行信用證明”也不保險了,多家重慶企業出口時把歐美銀行出具的信用證也拿來投保。進出口信用保險成為企業出口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