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下游市場旺盛的需求和國家政策扶持下,2009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在經濟寒潮中實現回升向好。今年仍將保持這一發展趨勢,預計全年行業的總產值增加13%~15%。
金融危機肆意沖撞、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石化產品出口受阻、上下游產業鏈的結構性矛盾凸顯……2009年,堪稱石油化工行業進入新世紀以來最為艱難的一年。然而,就是在這個荊棘密布的年份里,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殺出一條血路,實現了回升向好的發展局面。
1月28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在京召開發布會,發布了2009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形勢及2010年展望。記者有幸在發布會上采訪到該協會馮世良先生。
走出低谷
記者:馮先生,您好!2009年對于石油和化工行業可謂異常艱難。根據協會的統計和調研,這一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究竟如何?
馮世良:2007年至2009年,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發展基本呈“V”字型,目前基本走出了低谷。據協會統計,去年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3.46萬家,實現總產值6.63萬億元,同比增長0.3%,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2.13%,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20多種大宗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產品的消費量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2009年1~11月,行業利潤4190.63億元,同比下降5.2%;行業投資總額達1.01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全年進出口總額3271億美元,其中進口2281億美元,出口990億美元。在國家燃油稅改革和成品油定價機制推行后,煉油行業邁出了市場化的關鍵一步,扭轉了虧損局面。前11個月,煉油行業實現利潤729億元;化工行業實現利潤1718億元,同比增長13.5%;石油天然氣開采行業利潤同比下降60.7%,實現利潤1687億元。
記者:那么2009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呈現出了哪些特點?
馮世良:當前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已進入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要特征的快速發展時期。我認為,2009年主要呈現出六個特點。
第一,化工行業實現較快增長。2009年我國化工行業實現總產值3.93萬億元,同比增長9.7%,實現較快增長;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行業總產值7490.3億元,下降26.6%;煉油行業總產值1.78萬億元,下降4.2%。從增長幅度看,2009年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第二,能源市場供需基本平穩。2009年,我國新增煉油產能近4000萬噸,使成品油保障能力空前增強。去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3.88億噸,增長6.2%;原油加工量3.75億噸,增長7.9%;成品油產量2.28億噸,增長9.4%;天然氣表觀消費874.5億立方米,增長11.5%,天然氣產量830億立方米,增長7.7%。
第三,農用化學品保障有力,價格穩中下降。2009年國家放開化肥市場價格,化肥及農藥生產完全滿足國內農業生產的需求,全年化肥總產量達6706萬噸,增長16.3%。去年國內尿素年均價格為1735元/噸,比2008年同期下降15%;磷酸二銨均價為2703元/噸,同比下降30.6%。
第四,橡膠制品行業在艱難中走出困境。2009年秋季的美國輪胎“特保案”,使我國橡膠制品出口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形勢雪上加霜。對此,我國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拓展國內外兩個市場,加之國家內需政策的扶助,我國橡膠制品行業2009年產值達4774.7億元,同比增長16.1%,成為石化行業中增速最快的子行業之一。
第五,產業結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基礎化工原料行業在化工行業生產中占據龍頭地位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去年,我國專用化學品行業以9633.2億元的產值和16.8%的增速,躍居化工各子行業快速發展之首。合成材料行業產值位居第三。這兩個行業比重的快速增加,標志著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正朝著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方向邁進。
第六,新型煤化工取得新發展。2009年,我國在新型煤化工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開發出一批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