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企穩
記者:目前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已走出低谷,您認為逆轉形勢的驅動力是什么?
馮世良:推動石油和化工行業走出低谷的最主要的力量應該是國家及時出臺的宏觀政策和扶持措施,另外中國巨大的下游市場需求也是推動力量之一。
首先,2009年國家繼續推進“保增長、擴內需、調機構”的宏觀政策,相繼實施了擴大內需的政策,大大激發了社會購買力,拉動了化工配套產品的市場需求,比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取消限購汽車的不合理規定等。
其次,稅收政策的扶持。去年國家恢復并提高了1150種重要石化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大部分化工產品出口退稅率已基本恢復至13%,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的經營壓力。
最后是下游行業的支撐作用。2009年相關的下游行業需求增長,拉動了化工行業的生產,如汽車銷售量增長47.8%,塑料制品增長10.6%,機制紙及紙板增長12.1%,紙制品增長14.9%。這些行業的增長直接帶動了化工市場的需求,對于化工行業穩定增長起到了支撐作用。
記者:您認為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經濟回升的基礎是否已經穩固?
馮世良:應當看到,雖然2009年行業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逐步明顯,但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仍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無序投資比較嚴重。我們調查發現,2009年一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投資仍在加速,其中磷肥行業增長67.8%,農藥、橡膠制品等增長均在30%以上。此外,各地規劃的煤化工項目按照示范工程的投資加預算,已經超過1萬億元。
二是市場需求啟動緩慢,企業經營仍然困難。2009年一些主要產品表觀消費量雖然不斷回升,但有效需求的動力仍顯不足,企業庫存有所增長。截至去年12月末,化肥、“兩堿”、成品油等生產和銷售企業庫存都居高不下。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化工企業還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
三是進口沖擊不斷增加,外貿出口嚴重受阻。據海關統計,去年我國的有機產品進口量同比增長50.3%,其中乙烯和甲醇的進口同比分別增長35.1%和268.8%,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進口同比分別增長64.8%、51.8%和73.5%,給國內市場帶來很大壓力。2009年行業遭遇貿易摩擦案件共20起,石化產品出口嚴重受阻。
展望2010
記者:在最近召開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很多專家認為第二次金融危機可能襲來,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在您看來2010年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發展面臨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馮世良:2010年世界經濟可能處于一種緩慢回升的過程,但總體上仍不能走出低迷態勢。因此,世界經濟對能源及化工產品的需求增長有限,全球石化市場總體仍將是供大于求,我國石化產品的出口阻力依然很大。同時,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將繼續加強,特別是中東地區乙烯石化產能集中釋放,具有低成本競爭優勢的產品將對我國產生較大壓力。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有利的一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報告預測,2010年世界經濟增長3.9%,中國經濟增長10%。
同時,中央已經確定了2010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會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等舉措,以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此外,下游行業支撐繼續拉動石化行業需求增長。據我了解,2010年我國其他行業的經濟運行目標中,全社會用電需求將增長9%,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將增長13%~16%,機械行業總產值將增長15%,汽車產量將增長10%左右,紡織行業約增長9.7%,建材行業將增長20%左右。可以預見,這些下游行業的發展將大大帶動石化行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