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量問題和虧損又向豐田敲響了警鐘:繁榮時代已經結束,擴張的腳步該停止了。無論官方言論是多么冠冕堂皇,但一次又一次曝出的產品設計缺陷足以使得豐田遭遇最大的品牌形象危機。也因為對成本的過度重視,從設計到采購,與成本相關的所有鏈條都開始為豐田汽車的不良口碑埋下了伏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中,豐田品牌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因此,就有人質疑:豐田的精益生產方式失靈了嗎?召回就能解決企業的品牌危機了嗎?
做為一次性的消費品,涂料的品質即使出現問題,也不可能實現召回。墻面開裂、掉粉、起皮只會加深消費者對該涂料品牌惡劣印象更加深刻,而且涂料一旦涂刷上墻,就很難對該涂料的具體品牌和真實的廠家進行有效的鑒定。相比汽車消費品,涂料則更是一個更加容易讓廠家“打太極”推脫責任的產品。鑒于涂料的消費特殊性,如何有效的實施消費后的品牌管理和品質保證?也就是在3月8日,一個屬于女性的節日期間,涂料界巨頭立邦宣布禁止經銷商網絡銷售的行為。立邦方面則表示鑒于大部分假貨來源于網上,且來源無法被立邦公司所確認,從而難以提供涂料延伸的專業的服務。消息一經發布就有人質疑立邦此舉是自毀銷售渠道,但我們也看到立邦下定如此大的決心便是杜絕假貨,維護消費者權益和品牌的價值上的努力。
2010年不管是豐田的召回,還是立邦禁止網絡銷售,都是在詮釋一個道理:良好的、獲得消費者信賴的品牌建立來之不易,而對產品質量的管理、品牌的維護則更需要非同尋常的決心、勇氣,以及堅定不移的執行力。品牌的力量如此強大,可以讓消費者將對品牌的信賴和理解直接轉化成購買行為;同時品牌又如此脆弱,一次缺陷就變成對企業的致命打擊。日本《讀賣新聞》稱,包括豐田在內的日本汽車制造商都應該認識到,世界上人們對“日本制造”最為信賴的是安全和品質,這個信賴基礎一旦喪失,日本的經濟就可能出現更為深刻的問題。
一直以來,關于豐田的管理和質量成為國內企業爭相效仿的對象。在豐田的快速成長過程中,一些隱憂被驕傲的經營數字所取代。是什么戳破了以豐田車為代表的“日本制造”的神話?從各個廠家今年召回的原因來看,廠商設計不合理、生產管理不嚴格、供應商零配件不合格是造成召回的三大原因。尤其是供應商的零配件不合格問題在今年更是突出。從這些問題中可以看出,正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豐田為了追求更多的市場份額,千方百計削減成本,“無意中”拉低了日本制造業的整體質量。更令日本汽車業擔心的是:“豐田門”不僅讓豐田汽車一蹶不振,更讓整個“日本制造”的品質蒙塵!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看中國涂料行業的發展態勢,是否也存在“豐田門”的隱患呢?去年年底,廣東工商質檢機關相繼公布了一些列廣東市場上流通的涂料產品合格率等相關數據,內墻涂料不合格率為50%,而白乳膠、聚酯聚氨酯木器漆、硝基木器漆、萬能膠不合格率分別為25%、42.9%、33.3%、40.0%。為此,有媒體驚嘆“這個不合格率太高了!”甚至建議消費者應謹慎選購粵產涂料,這對廣東涂料業的整體品牌形象打擊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