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號涂料企業發展中的尷尬
2009年涂料業本身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和進步。從近日涂料工業公布的數據來看,2009年從全國1348家規模以上的涂料企業全年總產量達755.44萬噸,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為1835.91億元,增長幅度超出行業預料。這也使這塊奶酪越做越大,既吸引了大批外國公司紛紛進入,使中國涂料業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中,也吸引了大量的國內民間私人資本,促使私營涂料企業大量興起,并獲得大的發展。
業內常說的涂料“三分天下”的格局。如果從歷史和競爭的角度,應該是兩分天下,是外國公司和私營涂料企業從這些昔日的國有涂料企業手中瓜分了一部分市場。據慧聰涂料網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國”字號企業方面,2009年杭州油漆產銷3萬噸、產值3億;陜西寶塔山油漆涂料產銷2.47萬噸,銷售收入2.5億元。相比之下嘉寶莉、展辰達、美涂士、華潤2009年突破20億的銷售額仍然是有差距的。
杭州、寶塔山、長江、三峽、永新,五大國字號涂企在2009年均未突破5萬噸的大關,這個數字相對于2009年全年涂料總產量7百多萬噸,確實是杯水車薪。這五大國字號涂企對內遭遇華潤、是嘉寶莉等企業的巷戰,對外又不得不與立邦、多樂士這樣的外資巨頭抗衡。可以說國有涂料企業已經走到了在體制創新、持續穩健的經營、市場管理等方面都要尋求突破和發展的新嘗試的關口。
外資公司和私營涂料企業已經把國有涂料企業推下了領導。那么國字號企業怎樣尋回正在失去的“三分之一”的江山呢?智慧認為我們不妨開出這樣的清單:首先要不斷細分市場,進入新領域,關注和創造新市場,這一點在工業涂料領域還保留市場話語權的國字號們或許有一定的勝算。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時期,專業就是取勝之本。不專業,難以專心,不專心,何以專業?企業若在多元化經營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找不準自己的位置,就違背了多元化的初衷,如此的多元化,是應當慎重和值得反思的。市場發展商需要突破區域束縛,面向全國市場。尤其重要的是產品領域的創新和更加貼近市場的技術服務。同時,作為更加市場化的銷售模式,需要在方法和方式上有更多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