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印度阿波羅輪胎、JK輪胎和工業、Birla輪胎等主要輪胎企業都準備加大投資子午輪胎,像米其林這種國際輪胎巨頭近期宣布計劃在印度欽奈投資400億盧比(1美元約合46盧比)設廠生產子午輪胎。但印度主要輪胎生產商阿波羅輪胎公司印度區總裁莎爾瑪坦言,即便印度和國際廠商增加對子午輪胎的投資,未來3年印度國內輪胎子午化水平也只能達到25%。
作為印度汽車生產協會主任,迪利普·切諾伊說,與印度輪胎業的“卡特爾”做生意非常困難,因此所有汽車生產商都歡迎進口。
中國輪胎主要出口企業雙星輪胎工業有限公司業務部某負責人表示,從近幾個月的訂單情況來看,印度客戶并沒有反映出現輪胎短缺。不過,印度對中國進口的商用車子午線輪胎征收反傾銷稅之后,向印度出口輪胎的國內廠家數量確實減少了很多,印度輪胎市場出現供不應求也是可以預料的。客戶之所以不增加訂單,是出于害怕中國廠家提價的考慮。“一方面供應印度輪胎市場的中國廠家減少了,另一方面現在天然橡膠也在漲價,確實也存在價格上漲的壓力。”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雙星輪胎總公司本身受影響不大,因為畢竟印度不是我們出口的主要市場。不過顯而易見印度市場會深受其害,因為印度自己的輪胎生產能力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據我了解,印度的全鋼胎生產基本沒有,印度的尼龍(輪胎的原材料)價格又特別高,自己生產輪胎成本遠遠高于中國。”
美國輪胎“特保案”使我國輪胎出口遭受重創。目前輪胎出口額比“特保案”發生前下降了70%至80%。
2010年中國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貿易環境,出口阻力越來越大。現在向我國輪胎出口企業提出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國家已達十余個。今年,對于出口占比達40%的中國輪胎行業來說,出口市場大幅增長可能性很小。
對于中印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印度駐華使館經濟與商務處一等秘書高志遠3月30日在北京舉行的2010中印發展論壇上說,“關于中印之間的貿易關系問題,這要看怎么看待貿易摩擦,貿易摩擦是很常見的事情。中印兩國有更多的(貿易)互動,就會有更多的爭端、更多的調查”。
他還說,中印兩國之間50%至60%的貿易摩擦最終是靠雙方妥協解決的,“幾乎沒有任何案件訴諸反傾銷的最后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