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可持續發展需要從清潔產業做起
2010-4-1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甲醇 煤化工
2010年4月7日-9日,在北京召開了為期三天的第二屆中國清潔煤高層峰會,來自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中國神華煤制油有限公司、殼牌天然氣與電力公司及惠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政府、企業代表在會上發表了演講。
針對清潔煤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會嘉賓從氣化技術、廢水處理與回用等角度均做了探討,但煤化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依賴于煤化工生產環節的技術應用,作為一家在煤化工、石油化工和煉油等領域均有成熟的工程服務經驗的企業,惠生工程(中國)有限公司在此次峰會上,以其自行設計、建造并生產運營的煤化工生產基地為案例,提出了從煤化工產業全過程對可持續發展進行整體考慮的觀點,即從煤化工的龍頭做起,在前期的園區規劃階段就通過合理配置園區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實現工藝優化和能量優化,達到降低排放的目的;在設計環節,作為煤化工工程公司需要采取改進工藝流程或優化換熱網絡與用水網絡、采用高效節能設備等措施為生產環節的節能減排奠定基礎;而在采購階段,則應要求供應商提供低碳產品,加強物流和倉儲管理;在施工過程中,提高施工質量,延長裝置的運行檢修時間,采用先進的施工方法,從能量利用最優而非成本最優的角度合理安排施工方案等等也都是推動煤化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正是基于這種全過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惠生位于南京的煤化工生產基地經過三年的平穩運行,已成為南京化學工業園區“優化資源配置,分享合作利益”互補型產業鏈中的龍頭裝置以及貫徹“循環經濟”的典范。該基地一期和二期項目的陸續投產為園區企業提供了每年30萬噸甲醇、60萬噸一氧化碳以及氫氣、合成氣等化工原料產品,與同規模合成氨工廠相比,其CO2排放減少130萬噸/年,與同規模甲醇工廠相比,其CO2排放減少63萬噸/年,不僅如此,其自建的余熱發電項目經由兩臺12,000KWh發電機組對運行中產生的余熱進行利用,其發電量可供應全部裝置總用電量的50%。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