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紡織品的銷售量正在以每年15%~20%的速度遞增,市場走勢呈現銷量逐年上升,市場缺口加大,供需矛盾尖銳,大量依靠進口,每年進口金額約40億美元。據資料統計,2010年我國汽車座椅面料約需1.1億平方米,乘用車地毯約需2300萬平方米,乘用車行李箱內襯約需1800萬平方米,乘用車行李架用紡織品約需760萬平方米,汽車車門內板面料約需810萬平方米,汽車頂蓬面料約需超過2600萬平方米,安全帶約需9100余萬米。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況給我國紡織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技術開發注重功能與舒適
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在汽車面料的開發上,更加注重紡織品的功能性和舒適性,對于環保、可循環使用的面料和具有更高安全性的面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面料開發朝著整體化、藝術化、個性化、舒適化方向發展。壓花技術、高頻焊接技術、納米技術等先進的加工手段和后整理技術都應用在汽車面料當中。
在目前,盡管汽車內飾用纖維的種類很多,但若從汽車內飾的性能要求及成本價格因素考慮,我們仍能得出一些趨勢。首先,合成纖維的用量還將繼續增加。合成纖維和天然纖維相比,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纖維的紡速為羊毛生長速度的百萬倍。隨著紡速的進一步提高,纖維內部高次結構的變化變得更為容易,現在已有研究者進行使合成纖維接近天然纖維高次結構的嘗試。其次,改性纖維的用量明顯增多。為了適應汽車制造商對內飾紡織品要求日益提高的趨勢,對纖維的改性勢在必行,而合成纖維改性后,不僅能保持原來的優良性能,還具有其他獨特的性能。再次,變形加工纖維具有更好的物理機械性能,能增加織物的耐磨性、手感及吸濕性。其用量仍將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比例。此外,由于環保意識的加強,人們開始注意廢舊汽車的回收問題。從更長遠的角度出發,為了實現對車內飾織物完全有效的回收利用,采用單一纖維制作車內飾紡織品己成為新的趨勢。綜合各種合成纖維的性能及回用狀況,聚酯纖維有望成為汽車用的單一纖維。
在后整理技術方面,逐步消除霧化效應、提高日曬牢度及耐光牢度和阻燃性能向永久型發展是今后汽車用紡織品的趨勢。目前,一些汽車制造商可以采用措施降低車內飾織物的揮發度,比如降低織物的含量、選用潛在發散性能最低的纖維原料或輔料、指定嚴格的工藝標準、降低汽車排氣管廢氣排放量。隨著對霧化性能的深入研究,在將來的汽車內飾中,消除霧化是完全可能的。隨著車身玻璃面積的增大,大氣環境的惡化,使得紡織品內飾更易受到外界環境的損害。為了提高紡織品內飾的使用壽命,長期保持美觀性,因此有關日曬牢度及耐光牢度方面的要求必將隨之提高。紡織品是易燃物品,在燃燒過程中,不僅會放出大量的熱量,而且還會產生一系列有害的氣體,危害人體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性能將日益成為汽車的首要性能指標,汽車內飾紡織品最好具有永久阻燃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