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外圍市場狀況
1.國際原油市場
原油是目前全球化工生產的主要原料,也是世界第一大商品期貨,原油的走向對整個商品市場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數據顯示,目前紐約原油期貨價格與滬膠期貨價格之間的相關系數已經達到0.937左右,顯示出原油價格的走向對滬膠走勢有比較密切的關系。
國際原油市場在整個3月呈現高位窄幅震蕩的走勢,對下游相關石化類商品價格的指導作用有所減弱,其整理區間在79-83美元之間。
自2月末至今,美元匯率維持在高位,但總體波動幅度不是很大,多數時候在79.5-81.35的區間之內,對原油價格形成明顯的打壓或提振。
季節性需求方面,隨著北半球冬季的結束,下游用量下降,這可以從歐佩克出口船運量減少看出。但三月末之后,市場預期夏季需求高峰將再次來臨,會帶動產量增加。英國油輪咨詢公司Oil Movements預計,截至4月10日的四周,未計入安哥拉和厄瓜多爾的歐佩克成員國原油海運出口量將為2339萬桶/天,比截至3月13日四周的2299桶增加40萬桶/天。
庫存方面,美國原油庫存如今已經連續兩個月增加,美國能源信息署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連續第八周增加,跳升725萬桶,至3.513億桶,增幅元出乎此前的預期。
對于未來一段時間的需求,國際能源署和歐佩克等組織均上調了石油需求的預測。美國能源信息署3月份的報告預計2010年世界石油需求總量為8551萬桶/日,比2月份的報告上調了27萬桶。其中美國石油需求將比2009年1889萬桶/日,同比增長20萬桶/日。歐佩克公布的《石油市場月度報告》中預測,2010年世界石 油日需求量8520萬桶,比2009年日均需求增長90萬桶,比上月報告上調了10萬桶。但是歐佩克在報告中仍然擔心幾乎在經合組織所有的成員國存在的公共債務問題、全球創新高的失業率以及中國避免經濟過熱的舉措對石油需求的影響。國際能源署在月度報告中也上調了全球石油需求預測,其認為,2010年世界石油日均需求量8660萬桶,比2009年日均需求增長160萬桶,比上次報告上調了7萬桶。在這份報告中,國際能源署指出,全球石油需求經歷連續5個 季度下滑后,2009年第四季度開始恢復增長。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完全受到非經合組織地區驅動,非經合組織日均需求量估計增長170萬桶,這意味著經合組織石油需求量仍然在下降。
從宏觀經濟方面看,歐美經濟的好轉是支撐油價的重要力量,但近期歐元區部分國家債務問題引起市場的極大關注,希臘債務危機引發的對歐洲經濟復蘇的擔憂是一個潛在的不安因素,而這種憂慮可能會在較長的時期內使得匯率市場面臨劇烈波動的風險,進而影響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場的走向。
圖16 紐約原油與滬膠走勢圖
圖為紐約原油與滬膠走勢圖。(圖片來源:文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