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日韓化企各顯神通迎戰中東石化
2010-5-11 來源:中化新網
關鍵詞: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碳纖維 茂金屬線型低密度聚乙烯 聚碳酸酯 精對苯二甲酸
面對中東石化新生產裝置陸續投產將對亞太市場產生的新一輪沖擊,日本和韓國的石化企業早已做好準備。為應對來自具有原料成本優勢中東生產商的挑戰,日韓一些公司致力于重新調整產品方案和市場定位,努力開拓新領域,另一些公司則致力于擴大業務規模,增強競爭力。
日本化學公司志在減少通用石化品產量,將發展的重點向功能化學品、電子材料和其他高附加值產品轉移。三菱化學公司是實施這一戰略的代表,該公司電子產品和保健品業務正不斷擴大,并計劃于2011年退出聚氯乙烯和苯乙烯市場,集中精力開拓雙酚A、聚碳酸酯、精對苯二甲酸及高附加值聚丙烯業務。最近該公司與三菱麗陽的合并還增強了其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碳纖維市場的競爭力。
雖然日本企業在產品多樣化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但進行業務整合,特別是減少乙烯裂解能力時步履維艱。據估計,中東地區新產能的影響將非常顯著,日本將有100萬~200萬噸競爭力不強的乙烯生產能力需要關閉,多數日本公司認為進行業務重組十分必要,但結構調整的步伐卻非常緩慢。早在2007年就開始蘊釀的三菱化學與旭化成位于水島的乙烯裂解業務合并問題,至今仍然未獲得較大進展。去年6月兩家公司曾達成初步共識,將在今年4月成立一家合資企業,但今年年初又表示該計劃將推遲。不過,三井化學公司和出光興產株式會社最近加快了業務整合的步伐,雙方簽訂協議在千葉組建了各自擁有50%股份的合資企業,共同經營石腦油裂解裝置。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在千葉市經營著一個年產37.4萬噸乙烯的石腦油裂解裝置,而日本三井株式會社在千葉市的石化聯合體內經營著一個年產55.3萬噸乙烯的石腦油裂解裝置。
提供差別化產品和服務也是韓國石化戰略的主旋律。與日本公司一樣,韓國化學公司也同樣重視石化產品的多樣化,以降低風險。在LED和鋰離子電池行業中,日本公司是領頭羊,韓國公司正努力搶占地盤。韓國SK化學公司在幾年前開始生產鋰離子電池隔膜,并且已成功地擴大了市場份額,與日本宇部公司展開競爭。此外,LG化學公司的強勢業務是可充電電池和電子材料,而韓華化學則瞄準太陽能電池業務。
韓國公司采取的另一個策略是生產高附加值的聚烯烴。例如,LG化學于去年開始生產茂金屬線型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并在開發茂金屬聚丙烯(mPP),預計幾年內可以實現工業化生產。該公司還將開發擠出涂層級的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交聯聚乙烯等高附加值聚合物產品。另外,三星道達爾公司稱,將針對汽車和電子行業的需求開發生產高價值聚烯烴產品。
同時,韓國化企還在不斷擴大石化業務。在過去的3~4年中,韓國大多數主要石化生產商已將其產能擴大至世界級規模,還有幾家公司正計劃在未來幾年進一步擴大產能。湖南石化公司確定投資約5億美元將其在麗水的裂解裝置從25萬噸/年擴大至100萬噸/年,該項目還包括新建聚乙烯和聚丙烯裝置,計劃在2012年完成;現代石油公司正在進行的80萬噸/年對二甲苯項目將于2013年完成;S-Oil公司正在建設第二套芳烴聯合裝置,建成后將年產90萬噸對二甲苯和28萬噸苯。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