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擴產”
在國家部委和行業協會對宏觀層面進行把握、引導之后,與會代表針對滌綸工業絲行業的具體問題展開了探討,“擴產”問題最是令代表們糾結。
本次會議的支持單位——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逄奉建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滌綸工業絲目前占山東海龍比重的25%(山東海龍博萊特化纖),根據發展趨勢我們分析,這一比重肯定要增長才行?蓡栴}在于,我們越來越弄不清應該增加產業鏈上哪一部分的產能,工業絲、簾子布還是產業用成品?”逄奉建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因為公司在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后發現,工業絲、簾子布等環節的產能增長速度、規模都太快太大,部分產品甚至超出了下游需求的承受能力。逄奉建在會上提議,能否借助行業協會的平臺作用,形成滌綸工業絲上下游聯盟,對擴產問題進行規范。
對此頭疼的遠不止山東海龍一家。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葛俊敏用“不擴產等死、擴產找死”來概括現狀。他指出,目前普通滌綸工業絲的加工區間進一步萎縮,虧本運行的不在少數。加上占國內滌綸工業絲出口量40%的歐盟對海利得、古纖道、尤夫3家企業發起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將在6月份公布),企業生產經營環境堪憂。
日本TMT公司的代表在會上陳述了目前企業的滌綸工業絲設備訂單情況,指出其他國家和地區只有少量項目或計劃,主要訂單仍來自中國。無錫太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許其軍則擔心,中國滌綸工業絲產能從幾萬噸發展到近100萬噸,只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這樣的擴產速度是否也會在簾子布行業復制?
走出誤區
對于企業所憂慮的擴產問題,中國化纖協會副會長葉永茂這樣理解:“現在的情況是低水平產能相對過剩,高水平產能相對不足。”他認為,滌綸工業絲等產業用纖維,在過濾用紡織品、醫用紡織品、高級土工布、特殊裝飾用紡織品、高性能增強復合材料、農業用紡織品六大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滌綸工業絲產能的增長是必然的,但一定要走出低水平產能重復建設、常規產品惡性競爭的誤區。
無錫太極實業是江蘇省首家上市公司,也是行業內少有的近幾年基本沒有擴產的公司,目前產能為3.2萬噸。多位與會代表對這一企業給予了“扎實”“理性”“目光長遠”等評價。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公司積極轉型,在保證主導產品滌綸高強工業絲、浸膠簾子布、浸膠帆布良好生產態勢的情況下,進一步生產PVC 涂層織物基布、過濾布和加捻絲,尋求多元化發展。
山東海龍博萊特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則在高性能橡膠骨架材料的開發與應用上走得比較早、比較快。據公司副總經理劉希華介紹,依托中國橡膠骨架材料研發中心這一平臺,公司通過將芳綸與聚酯或錦綸66纖維搭配使用,開發了芳綸復合簾子布,方便了輪胎設計,提高了簾線在輪胎生產工程中的可操作性。芳綸防撕裂布、芳綸直經直緯帆布等也有相關項目進行研究開發。
同樣是對高水平產能不足問題的闡述,中國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張燕認為,目前將芳綸、Lyocell人造纖維等產品使用在輪胎上的應用技術已經成熟,關鍵是符合要求的高新技術纖維何時能夠生產出來。她指出,高新技術纖維供應不足造成的一個尷尬現象是,中國對輪胎等領域逐漸深入的應用研究,反而使得杜邦、帝人等國外企業的芳綸銷量大增。她希望這一現狀能夠盡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