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黃金時期”萎縮凸顯 化企進退慎重
2010-5-1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聚苯乙烯 巴斯夫 陶氏
全球各地聚苯乙烯生產商紛紛退出聚苯乙烯市場,巴斯夫、陶氏化學正在退出該業務。據了解,2009年,在三井化學和住友化學表示決定解散其合資企業日本聚苯乙烯公司并退出聚苯乙烯業務的同時,三菱化學也從其投資的聚苯乙烯日本公司退出。以上4家公司的表現,足以證實聚苯乙烯市場出現動蕩,1994年的“黃金時期”已經悄然離去,為何會出現此現狀呢?
需求與成本雙重壓力
據生產商表示,跨國公司之所以選擇退出聚苯乙烯市場,主要是受到需求與成本兩方面壓力。據悉,由于聚苯乙烯主要下游產品正逐漸被所取代,我國作為聚苯乙烯主要市場自2003年以來需求已呈現連續下滑局面,再加上上游苯乙烯等原料價格的不斷上漲,使聚苯乙烯生產商的成本壓力不斷升高,而提價計劃卻受到日益萎縮下游市場極大的阻力,致使工廠承受不了成本壓力被迫停產。
上游行情高漲聚苯乙烯成本壓力大
上周五(5月14日),國際原油價格連續下跌,由于歐元對美元匯率跌至18個月的新低,因此,成為制約國內苯乙烯行情上行的重要因素,窄幅盤整成為苯乙烯市場的主題詞。5月份是苯乙烯的傳統需求旺季,在需求增加、供應減少的共同作用下,苯乙烯市場有望擺脫高庫存的壓力,迎來高漲趨勢。預計聚苯乙烯的成本壓力會隨之加大。
綜上所述,聚苯乙烯市場受到沖擊,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一部分企業選擇退出,一部分企業選擇進入,這也是根據企業市場需求情況而定。
眾多化工企業成為聚苯乙烯市場的“猛將”
不是所有公司退出聚苯乙烯市場,江蘇利士德化工有限公司,涉足化工產業。而在前次融資涉足化工產業初嘗甜頭后,雙良股份再次計劃融資22952.94萬元投入苯乙烯下游產品發泡聚苯乙烯(EPS)項目。
據了解,本次EPS項目由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蘇利士德化工有限公司負責組織實施。項目充分利用了雙良產業園區以及利士德公司公用工程、基礎設施的配套能力,同時,利用利士德公司的產品苯乙烯作為主要原材料,大大降低了項目的建設成本,提高項目運行經濟性。公司表示,EPS項目的實施是對公司現有產品的深加工,化工產業鏈的延伸,不僅有助于加快公司產業結構調整,還能提高公司經濟效益。
諸多聚苯乙烯項目投產在即
藍山屯河12萬噸/年發泡聚苯乙烯項目建成投產;臺灣見龍機構投資的16萬噸/年可發性聚苯乙烯(簡稱EPS)項目14日正式在新疆克拉瑪依破土動工,這是臺灣企業首次在西北地區投資EPS項目,總投資額達2億元人民;天津嘉泰偉業化工有限公司年生產12萬噸可發性聚苯乙烯項目利用天津石化公司乙烯產品經天津大沽化工廠加工成苯乙烯后,以苯乙烯做原料生產可發性聚苯乙烯,總體規劃年產30萬噸。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