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項:
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提高國產天然氣出廠價格,并完善天然氣相關價格政策和配套措施:1、將各油氣田(含西氣東輸、忠武線、陜京線、川氣東送)出廠(或首站)基準價格提高0.23元/立方米,同時將大港、遼河和中原三個油氣田一、二檔出廠基準價格加權并軌,取消價格“雙軌制”;2、國產陸上天然氣一、二檔氣價并軌后,將出廠基準價格允許浮動的幅度統一改為上浮10%,下浮不限,即供需雙方可以在不超過出廠基準價格10%的前提下,協商確定具體價格。
評論:
天然氣依存度逐年提高,價格市場化是大勢所趨。
社科院發布的“2008能源藍皮書”預計我國2015年天然氣消費將達到2400億立方米、供需缺口500-600億立方米,2020年供需缺口將達到900億立方米。國內天然氣供給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供需缺口逐漸加大,選擇進口天然氣彌補天然氣供需缺口成為必然,未來我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將進一步上升。
天然氣依存度逐年提高,價格市場化是大勢所趨社科院發布的“2008能源藍皮書”預計我國2015年天然氣消費將達到2400億立方米、供需缺口500-600億立方米,2020年供需缺口將達到900億立方米。國內天然氣供給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供需缺口逐漸加大,選擇進口天然氣彌補天然氣供需缺口成為必然,未來我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將進一步上升。
價格手段引導天然氣消費結構轉變。
此次的天然氣價格調整,并不是簡單的漲價,而是理順價格關系,是整體天然氣價格改革的一部分。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整體思路是,逐步提高價格水平,理順與可替代能源的價格關系,并建立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和動態調整的機制。我們認為,天然氣價格改革是利用價格手段、發揮市場力量貫徹實施《天然氣利用政策》,實現優化天然氣消費結構。
從美國天然氣消費結構的歷史來看,工業部門占天然氣消費比例持續降低,到2008年僅占34.1%;居民住宅、商用天然氣比例相對穩定,2008年分別占20.9%和13.4%;天然氣發電從1997年開始呈現快速上升態勢,2008年達到28.7%。對比我國與美國的天然氣消費結構,我國天然氣消費結構仍有待優化。盡管采掘和制造業天然氣消費占比逐年下降,但仍然過高,其中僅化工行業天然氣消費量就達223.43億立方米,占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32.1%;民用和商業消費占比增長速度較慢,2007年僅占19.2%和2.5%。
從美國的歷史經驗來看,我國天然氣消費結構將逐步降低工業用氣尤其是化工用氣、增加居民以及商業用氣。我國鼓勵天然氣在城市燃氣、工業燃料領域的使用,限制天然氣發電、天然氣化工的發展。此次天然氣價格改革,無疑將加快天然氣消費結構的轉變過程。
價格手段限制天然氣化工發展,煤化工行業將間接受益。
我國天然氣的相對短缺倒逼我國轉變天然氣消費結構,天然氣利用政策的出臺正是這一思路的體現。通過上調天然氣價格,增加天然氣化工的生產成本,運用經濟手段實現天然氣消費結構的轉變。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天然氣化工的未來發展受到限制,其中天然氣化肥項目受到限制、天然氣甲醇項目則被禁止。與天然氣化工具有相互替代關系的煤化工,則在能源消費結構轉變中受益。
天然氣化工企業成本壓力增加,但各子行業成本轉嫁能力不同將會導致產品漲價幅度不一。煤化工和天然氣化工之間具有相互替代的關系,受我國天然氣消費結構轉變和政策的影響,未來天然氣化工的發展會受到限制,煤化工將在能源消費結構轉變中受益。
此次天然氣價格上漲0.23元/立方米,天然氣路線合成氨成本上升,但相對于煤頭合成氨路線仍具有成本優勢。隨著天然氣價格在未來的繼續上漲,天然氣路線合成氨成本優勢將逐漸減弱,直至失去其成本優勢。
天然氣價格上調將增加天然氣化工的原料成本,天然氣化工企業承受成本壓力,但各子行業成本轉嫁能力不同將會導致產品漲價幅度不一。預計硝酸銨、尿素產品價格將有所上漲,甲醇價格壓力較大、價格難以上漲。
深化化肥市場改革,調價縮小氣頭尿素成本優勢。
按照國家關于改革化肥流通體制時“逐步放開化肥銷售價格、逐步取消化肥生產優惠政策、逐步增加對農民直接補貼”的總體原則,取消優惠政策將與放開化肥價格緊密相聯。在2008年1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議將化肥價格由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取消對化肥生產流通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后,適時取消相關優惠政策就成為了必然。
國內生產尿素主要以煤炭和天然氣作為原料,其中煤頭尿素的產量占據第一位,約占到總產量的60%以上;氣頭尿素的產量占比不到40%;油頭尿素產量占比已經降至10%以內。煤炭價格已經實現市場化,但天然氣價格仍受到管制,使得國內氣頭尿素企業毛利率明顯高于煤頭企業。
此次化肥用天然氣價格上調,將增加氣頭尿素生產成本。從地域上看,我國氣頭尿素裝臵主要分布在我國天然氣資源相對豐富的西南地區,內蒙古、遼寧、新疆等地也有少量氣頭裝臵,預計天然氣漲價增加將會推動部分地區尿素價格有一定程度上漲,但氣頭尿素產能占比相對較小以及國內尿素相對過剩的產能將壓制價格上漲幅度?拷鲜龅貐^的煤頭尿素企業將受益于尿素價格上漲、毛利增加。利好上市公司:柳化股份、華魯恒升。
硝酸銨企業成本轉嫁能力強,煤頭企業受益明顯。
硝酸銨主要用于生產硝基復合肥和民爆炸藥。根據所用生產原料不同,硝酸銨企業主要分為天然氣制硝酸銨和煤炭制硝酸銨。其中煤頭裝臵產量占據60%以上,氣頭裝臵產量占25%以上,氣頭裝臵的毛利水平相對較高。
行業管制形成一定進入壁壘,導致硝酸銨供給呈現一定的剛性,硝酸銨企業的成本轉嫁能力較強,預計此次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將大部分轉移給下游企業。從地域分布來看,我國氣頭硝酸銨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天然氣資源相對豐富的西南、西北地區,天然氣漲價將推動硝酸銨價格上漲。氣頭硝酸銨企業通過漲價維持毛利,煤頭硝酸銨企業則受益于產品價格提升,毛利增加。
為緩解能源供需矛盾,世界各國相繼出臺了能源管理體系國家標準。在此背景下,我國于2009年頒布并正式實施了《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國家標準。CCIN記者昨日從北京中化聯合認證有限公司了解到,包括化工行業在內的十大重點行業的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已于5月份正式啟動,新疆天業、河北盛華和上海氯堿等首批3家試點化工企業也已經確定。這項工作將引導重點耗能企業由傳統的經驗化能源管理盡快轉化為標準化、精細化的能源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節能工作。
為了利用認證認可管理手段有效促進重點能耗企業能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國家認監委從2009年10月起在化工、鋼鐵、煤炭、電力等10個重點行業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試點工作,試圖通過推行規范化管理、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加快實現“十一五”節能目標。其對企業的積極意義主要表現為:有助于企業能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在能源資源價格不斷上漲時保持競爭力;完成國家對企業下達的節能指標,同時可因此獲得國家節能政策補貼等各類獎勵。
據了解,能源管理體系是一種管理上的創新和理念上的變革,能幫助企業更高效地管理能源的消耗和使用。該管理體系從全過程的系統管理出發,在企業等組織內建立起一個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體系,注重體系建立和實施全過程的控制,使組織的活動、過程及其要素不斷優化,通過例行節能監測、能源審計、能效對標、內部審核、組織能耗計量與測試、組織能量平衡統計、管理評審、自我評價、節能技改、節能考核等措施,不斷提高能源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有效性,實現能源管理方針和承諾并達到預期的能源消耗目標。
專家指出,推行能源管理體系是借鑒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的成功模式,為各類企業組織進行能源管理提供的一種優化模式,其目的是通過建立、實施一套完整的能源管理標準、規范,使企業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相對于花巨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的間接節能模式,推行能源管理體系是在企業現有資源、設備、工藝條件下,無需大量投資,主要通過管理合理安排工藝、人員培訓、設備管理、工藝參數優化、產品結構調整等途徑來實現節能的目的,具有周期短、見效快、投入少的優勢,是一種直接節能和內涵式的節能模式。它通過創新,將傳統的被動節能轉化為主動節能,是能源管理制度上的一次飛躍。
據北京中化聯合認證有限公司研發部部長劉玉香介紹,推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試點的對象主要是重點耗能企業,比如在國家千家重點耗能企業中,石油和化工企業就有343家,其中燒堿、電石、黃磷和合成氨等高耗能企業達到220家左右。重點耗能企業面對國家嚴格的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對推行能源管理體系顯得尤為迫切。而且,這些各行業的龍頭企業自身管理基礎較好,許多行業已經推行單位產品能耗消耗限額標準,具備率先推行能源管理體系的條件。
據悉,目前國家認監委已在10個重點行業中優選出一批具備相應資質的認證機構,承擔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試點工作,試點期為兩年。經過綜合評審,共有31家機構符合試點條件,成為首批參加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的試點機構。其中,化工行業被細化為基礎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3個專業,每個專業各設2家認證試點機構,北京中化聯合認證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負責基礎化工領域的認證試點工作。
劉玉香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對基礎化工的專業及產品范圍已完成界定,首批3家試點企業也已經確定,分別為氯堿行業的新疆天業、河北盛華和上海氯堿。她希望,通過扎扎實實地搞好首批試點,同時加大宣傳和市場推廣,讓更多企業認知并積極加入到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工作中來,推動這項利國利民的事業早日取得成效,促進化工行業“十一五”節能目標的全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