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現貨的投機客,面臨慘敗。
每天上午,王強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青島保稅區倉庫查驗他的1000噸泰國3號煙片膠的霉變情況。“要是再賣不出去,就血本無歸了。”他感慨地說。3個月前,他根本不曾想是如此結局。
但身為青島某橡膠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的他,并不孤單。
在青島保稅區倉庫里依然囤積著近7萬噸橡膠,盡管較4月初鼎盛時期的16萬-17萬噸少了近一半,但更多與王強處境相同的橡膠投機型貿易商及背后的民間游資,都可能是這輪橡膠現貨囤積投機潮失敗的最大受害者。
自掘墳墓
“從奇貨可居到無人問津,只有短短5個月。”回想起這一切,王強依然心有余悸。
去年底,青島保稅區周邊忽然冒出形形色色的投資公司或貿易公司,數量超過400家,多數由民間游資與橡膠貿易商共同出資,主營是去泰國采購以3號煙片膠為主的各類橡膠,小的公司一般會囤積300-500噸,較大的囤積萬噸都嫌少。
“當時泰國3號煙片膠基本是一天一個價,天天漲。”中財期貨農產品分析師趙程告訴記者。這些貿易商都在豪賭橡膠價格今年大幅上漲,且他們找到了最佳借口:今年2-4月,東南亞國家橡膠在停割期產能受限,但國內汽車銷量依然高增長帶動輪胎橡膠需求,他們先大量囤積泰國3號煙片膠,夸大市場供不應求格局,期待大幅抬高橡膠價格,再轉賣給下游輪胎廠家。
“很多投機貿易商準備把泰國3號煙片膠炒到4000美元上方,有些更是預測到4200美元/噸,才考慮陸續出貨套現。”王強告訴記者。結果泰國3號煙片膠價格一路從去年底的3000美元/噸漲至3400美元/噸附近。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價格再也沒有突破這個區間。
中國海關總署4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中國進口天然橡膠(包括膠乳)49萬噸,較2009年同期的38萬噸增長30.3%,增幅收窄,而由于國際天然橡膠價格持續攀漲,進口金額同比大增145.4%。其中3月天然橡膠進口量為19萬噸,環比激增46.15%。
過多的進口量導致4月初青島保稅區的橡膠倉庫超容,多數4月才到港的橡膠只能露天堆放,甚至轉運周邊。記者測算,在4月初囤積橡膠鼎盛時期前后,青島保稅區共積壓近17萬噸各類泰國橡膠,按橡膠均價3300美元/噸測算,參與投機囤貨的各路資本達5.61億美元,合38億元人民幣。
融資杠桿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通常這些投機型貿易商的一批泰國3號煙片膠到達青島港,他們就迅速到銀行辦理倉單抵押貸款,再用貸款去泰國采購更多橡膠。
“這現象相當普遍,有些貿易商反復兩三次辦理倉單抵押貸款去囤積橡膠,70%資金是銀行貸款。”一位青島橡膠貿易商透露。有些注冊資本不高的貿易公司能從銀行拿到較大的外貿授信額度,全部“套現”用于囤積橡膠,他們還會吸引來自浙江的民間游資擴大囤積規模。
但多數橡膠貿易商投機的如意算盤正在偏離預期軌道——由于投機客的大量采購,4月初泰國3號煙片膠比20號標膠價格高出500-600美元/噸,令眾多輪胎廠家不愿高價收購泰國3號膠,轉而以20號膠替代;由于囤積投機量過大,投機客之間也開始出現殺價套現的情況。從4月起,泰國3號煙片膠的國內價格一直保持在3300-3500美元。對多數投機貿易商而言,扣掉關稅與增值稅,這價格基本無利可圖。
相反,日本與新加坡橡膠期貨市場卻由于大量貨源被轉運中國,4月價格竟然漲至4000美元/噸以上。“日本與新加坡橡膠期貨,4月以來已多次出現逼空式上漲行情。”詩董橡膠(上海)總經理李世強告訴記者。
這讓國內投機客相當難堪。囤積橡膠的結果,竟然讓境外期貨市場的看漲投機者撿了大便宜,而國內價格大漲的預期,竟一天都沒兌現過。
“4月中旬,有些投機貿易商打算趁著境外橡膠價格大漲,想以3500美元/噸賣掉泰國3號煙片膠,但無人問津。”前述橡膠貿易商告訴記者。此時絕大多數投機客開始預感到,由于缺乏買家接手,囤積的巨額橡膠正面臨難以套現的困境。而4月底國儲再度拋售近6萬噸煙片膠,更是雪上加霜。
5月底,泰國3號煙片膠售價只有3000美元出頭,投機客面臨的將是買家缺乏、售價跌破采購價的雙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