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回顧
2010年4月中旬以來,天然橡膠市場整體經歷了一輪幅度較大的回調。滬膠期貨4月15日起自高位連續回落,價格從25900元/噸附近下行,陸續跌破各整數關口,特別是5月14日,滬膠放量增倉重挫,突破了2月上旬前期低點22000元附近的支撐,進一步打開了下跌的空間,市場信心受到較大的震動,17日滬膠最低曾下探至20890元/噸,在四周左右的時間里跌幅超過了19%,但5月份的最后一周,在國內股市的企穩反彈、期現價差過大及外圍市場強勁反彈等因素刺激下,投機資金積極入市,推動滬膠強勢上行,陸續突破5日、10日和20日均線,走出了連續反彈的行情。總體上看,造成天然橡膠市場前期表現如此弱勢的原因,除了其自身偏弱的基本面外,外圍市場特別是歐洲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引發的美元走高、商品市場暴跌也是使得橡膠價格不斷走低的重要刺激性因素,而最近的反彈則得益于部分短期利多因素的支撐,而國際市場商品市場整體自低位稍有企穩也帶來了上漲的動力。
圖1 滬膠基本走勢圖
圖為 滬膠基本走勢圖。(圖片來源:文華財經)
二、基本面分析
1.割膠旺季來臨致使供應快速增加
全球天然橡膠的供應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根據占全球供應量94%的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ANRPC)提供的統計報告,每年的3、4月份是天然橡膠產量最低的時期。在其5月月報中,ANRPC預計來自會員的天然橡膠供應量在2010年將增長6.2%至936.9萬噸,而自2007年起的三年里這一數字分別為0.2%、0.0%和-3.6%。如果把全球最主要的五個產膠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和印度的各月天然橡膠產量之和加以考察,可以發現,2008年3、4月份上述五國的總產量分別是58.4萬噸、60.7萬噸,接下來的5至10月份各月產量在64.1-79.2萬噸之間,2009年3、4月份產量為42.8萬噸、50.2萬噸,5至10月份在56.2-75.6萬噸之間。這些數據明顯地預示,在進入5月份之后,全球天然橡膠的供應量將出現較大程度的增加。
以下是各國年度產量及增長率的圖示,需要說明的是,各國的數據均來自于其政府相關部門的預測,這其中不包括泰國的數據,我們假定泰國2010年的增長率與去年的增長率持平,為2.4%,所以2010年其產量為324.0萬噸。
圖2 各國天然橡膠年度產量示意圖 單位:千噸 %
圖為各國天然橡膠年度產量示意圖。(圖片來源:AN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