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重大項目的有序推進,彰顯成都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勃勃生機。根據成都市今年新修編的《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2)》,將謀求全市新材料產業到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458億元以上。
據悉,截至5月底,新材料產業功能區新材29路、貨運外繞線、3000畝場平、水系改造等工程順利推進,新材19、28路準備工作基本完成,鄧雙220千伏變電站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就緒,預計將在年內動工。
在普通人的意識中,纖維是很軟、很柔的一種物品——可是在航天拓鑫玄武巖實業有限公司的產品中,卻有一種名為玄武巖纖維復合金的產品,其硬度竟然是鋼材的3倍——這一產品目前已經在高速公路建設等方面全面推廣。根據該公司的計劃進程,將在今年年底實現總投資2億元的年產3000噸玄武巖纖維產品生產線項目全面投產,到2016年將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
比鋼材還硬的纖維產品
近日,在龍泉驛區四川航天拓鑫玄武巖實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正在緊張忙碌地進行生產。而緊鄰生產線的展示廳內,一組類似鋼筋的產品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這種名為玄武巖纖維復合金的產品,目前已經成為該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高強度、輕質、耐酸耐堿等是其最重要的產品特點。該公司工程師王強介紹,其可承受的強度可以達到1000余兆帕,是普通鋼筋的3倍以上;而密度則是鋼材的1/4左右,“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最長可以延伸制作成幾萬米以上的產品!”目前該產品已經在包括齊泰高速等眾多道路橋梁建設領域全面推廣運用。“這種產品,目前已經在道橋建設上逐步取代鋼筋的使用!”
國內最大生產線年底投產
總投資2億元,作為成都市新材料產業推進重點項目之一的該公司年產3000噸玄武巖纖維產品生產線項目,目前一期工程基建項目已經完成,累計投資超過1.12億元。根據進程安排,該生產線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實現全面投產,王強說,“屆時,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玄武巖纖維生產線,同時,我們將加大在科研等方面的投入強度。”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采用氣電結合單元窯拉絲工藝的玄武巖纖維生產企業,這對于后期生產工藝向大規模池窯拉絲生產工藝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玄武巖連續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項目2002年即被列入國家863計劃,在“十二五”規劃中,玄武巖纖維的產量在“十二五”末期要達到10萬噸的規模。作為全國玄武巖纖維生產的領軍者,航天拓鑫公司逐步建立各類產品后加工體系,建立浸潤劑研發中心,形成專業配套的浸潤劑體系。根據計劃,將在五年之內,實現年產5萬噸玄武巖纖維,并形成道路橋梁建筑、產業用紡織品和復合材料三大門類,實現玄武巖纖維在各領域中的成熟應用,力爭到2016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本報記者鐘文攝影謝明剛
相關鏈接:玄武巖連續纖維
根據業內對新材料的分類,大抵可分為合成樹脂(塑料)、高纖復材、硅材料以及稀土材料及其他新材料等。而玄武巖連續纖維則是新材料產業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之一。
玄武巖連續纖維,是以火山巖(多種玄武巖等)為原料,在1450~1500℃高溫熔融后拉絲而成的、比頭發絲細若干倍、幾萬米不斷頭的連續纖維。它不添加任何輔料,是純天然的高技術纖維。因纖維顏色呈金褐色,又被稱為“金色纖維”。具有系列優異性能,如耐酸、耐堿、耐高溫且耐低溫(-269~650℃),具有較高拉伸強度,防火阻燃、耐紫外線光照、不吸濕、電絕緣。其織品可制成氈、帶繩板、棒等,與樹脂結合還可制成多種復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