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2日,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倒塌在墨西哥海灣中,這張照片上顯示了事故發生的時間。
1940年11月11日,在時速約64公里的風中,塔科馬海峽大橋墜入普吉特海灣。沒有人員在事故中傷亡。
網易探索7月21日報道 在幾百年里,設備制造和工業領域的“試錯”過程導致了許多次血的教訓,以及成千上萬的生命損失。災難和悲劇之后,工程設計也在不斷完善。
“災難可以驅動創新”,雖然這個說法聽起聳人聽聞,但很多工程師都承認這一點。因為在技術領域里,成功的原因往往是隨意而不可捉摸的,而某個特定失敗的原因卻是通常可以被發現、記錄而隨之改善的。
毫無疑問,在幾百年里,設備制造和工業領域的“試錯”過程導致了許多次血的教訓,以及成千上萬的生命損失。這并不是說失敗是可取的,或者任何人希望或故意制造災難:失敗有時是不可避免的。鑒于這一事實,工程師們認為妥善地利用這些災難有助于防止未來的錯誤。實際上,現代世界中許多光輝的技術成就,其起源是人們或許寧愿忘記的災難。
失敗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之一
“失敗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之一。而且,令人慚愧的是,有時失敗是必要的,”美國杜克大學的工程史學家,2006年《從失敗中成功》一書的作者,亨利·佩特羅斯基說。“沒有人愿意失敗,但是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災難發生了,我們就應該從中吸取一些教訓。專家表示,對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的分析可以幫助在深海開采石油的公司們改善其設備和工作流程。4月20日,“深水地平線”石油鉆井平臺在墨西哥灣造成的災難性后果:11人喪生,并造成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海上原油泄漏,而這一切,將推動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