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4年半的努力,這些領域都取得明顯進展,調結構、轉方式,亮點不斷涌現,核心業務板塊更加完善,并呈現聯點成線、塊狀突破、面上結果的可喜態勢,“十一五”預定目標整體實現在望,部分任務已提前完成。
新纖維研發闊步前進
上海紡織控股公司集聚技術和資金優勢,以高新技術引領,以產品差別化、環保型、功能性為目標,集中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纖維材料產業化攻關及產業鏈開發,提升化纖產品等級,取得了顯著成效。
上海紡織控股公司積極開發順應國際發展趨勢的綠色環保產品Lyocell纖維,經過幾年技術攻關,年產1000噸Lyocell纖維產業化項目目前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產品合格品率提高到94%以上。此舉打破了奧地利藍精公司對環保型化纖高新技術的壟斷,成為中國第一家擁有Lyocell纖維專業化生產技術的企業。
另外,公司生產的竹材Lyocell纖維強力指標大大高于粘膠竹纖維,目前已形成批量生產的能力。他們投資1.76億元,于2006年啟動芳砜綸產業化一期項目,年產1000噸的芳砜綸纖維生產線項目已于2008年建設完成,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聯吉合纖公司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差別化纖維葆萊絨(聚酯細旦高中空纖維),因其類似羽絨的保暖性、良好的后道可紡性而備受市場青睞,對提升紡織下游產品的競爭力具有帶動作用。目前葆萊絨產品聯合開發和市場推廣已取得成功,民光的葆萊絨冬被、空調被,三槍的葆萊絨保暖內衣,海螺的葆萊絨襯衫均已投放市場。
產業用紡織品潛力無限
4年多來,上海紡織控股公司抓住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的契機,不斷拓展代表當今紡織產業升級的產業用紡織品業務,取得了長足發展,形成了以汽車內飾紡織品為主體、新型膜結構材料為代表的業務群,在市場占有率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首先,汽車內飾及配套用品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上海紡織控股公司的汽車配套業務已成功嵌入社會整車制造的大產業鏈中,下屬的長春旭陽毯業、安徽尚唯汽車飾品、太倉汽車安全帶生產基地和嘉定新紡聯汽車內飾件公司等在“十一五”期間相繼建成并投入生產。
其次,新材料板塊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由上海申達科寶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新紡織產業用品有限公司、申達無紡布制造有限公司以及上海金熊造紙網毯有限公司、上海三帶特種工業線帶有限公司等構成的新材料生產企業,主要產品涵蓋了PVC柔性復合材料、機織過濾材料、經編無紡布和土工合成材料、造紙網毯等。
具有卓越的光學、力學、保溫、耐火、防水、自潔等性能的膜結構復合材料在我國剛剛起步,申達科寶新材料公司在引進設備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材、工藝參數以及各種助劑配方進行了篩選和優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加工技術,開發了PVDF建筑用膜、改性PVC密封充氣材料等新型膜結構材料。目前,申達科寶的寬幅膜結構產品產量已經超過1000萬平方米,為北京奧運會臨時場館提供了1/3的新型膜結構材料。2009年,申達科寶的寬幅膜結構產品出口額1800萬美元,實現了在歐洲市場銷售300萬平方米的目標,成為國內最大的闊幅PVC復合材料生產商。
再次,雙組分復合無紡布產品的開發研制取得突破。雙組分復合紡粘法非織造布是世界上紡粘技術的發展方向,但在國內尚屬空白。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經過60余次試驗,項目已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
同時,在我國神舟五號、六號、七號飛船的航天工程中,上海紡織控股公司生產并提供了返回艙引導傘面料、返回艙主降落傘面料、飛船用點火繩(無污染導火索)等高科技產品,為祖國航天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