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貿易模式風險增 塑料期貨漸受青睞
2010-8-31 來源:證券時報
關鍵詞:塑料期貨 遠大物產集團
2010年,我國塑料價格經歷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又一次大幅下跌,跌幅接近30%。與此同時,塑料期貨的持倉量屢創新高,最高達到了創紀錄的 22.6萬手,多空雙方分歧加劇。隨著鎮海煉化的開工,我國PE產能將突破1000萬噸/年,國內庫存規模迅速上升,國內塑料生產、貿易和消費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價格波動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塑料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2010年塑料行業投資機會高峰論壇”近日在上海召開。來自行業協會、現貨企業、期貨公司的數十位專家,就如何利用期貨工具更好為企業服務的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記者發現,在現貨銷售困難、單純貿易模式風險與日俱增的背景下,運行穩健、功能日益發揮的塑料期貨吸引了越來越多貿易商的關注,他們紛紛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完善貿易模式。
遠大物產集團合理利用塑料期貨,有效抵御了價格不利波動的沖擊,公司風險控制能力和穩定盈利能力得以增強,業務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50%。
“利用期貨工具,既更好服務終端客戶需求,又能維護好供應商渠道!边h大物產塑膠事業部于海濤說。據介紹,塑料的進口業務通常有1-2個月的在途期,期間部分貨物存在價格敞口,必須通過期貨操作對沖風險。比如,當PE存在下跌風險時,可以賣出期貨操作,這樣客觀上降低了庫存量。之后,若現貨難以銷售,則注冊倉單進行交割,若現貨能夠銷售,則既維護終端客戶,又鎖定了盈利或虧損。另一種情況是,當終端客戶有提前采購需求的話,可在期貨買入,待現貨市場補貨后,再平掉多頭頭寸。此類操作,有效滿足了終端客戶的需求,擴大了終端市場份額,并獲得了穩定利潤。
象嶼期貨產業發展部門負責人朱鳴元表示,隨著物流、市場信息的暢通,全球貿易結構正逐漸發生改變,傳統貿易模式很難存活,而依托期貨市場,在“套利”、“套!迸浜舷碌馁Q易將顯得越來越有必要。如國際上嘉吉、嘉能可,荷蘭托克等大型跨國貿易企業,并不追求每一噸貨的利潤,而是看重物流、配送的效率,以及貨物資源的稀缺性。未來國內貿易企業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目前,國內塑化企業比以往更加關注期貨。據大商所副總經理劉化軍介紹,塑料期貨上市以來,吸引大批企業參與避險。截至2010年7月已有2600多家現貨企業在市場上交易,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大量現貨企業參與,市場結構不斷優化,法人客戶成交量占市場20%左右,月末持倉量基本穩定在50%左右,與成熟品種相當。期貨現貨價格方向一致,價格相關性在0.8以上,具有良好的趨同性,有效反映了現貨市場價格走勢,能夠為生產消費提供合理的參考,這對在國際塑料市場形成中國價格起到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2009年塑料期貨交易量、交易額分別為1.26億手和5.74萬億元,占當年總交易量和交易額的15.05%和15.24%。據美國期貨業協會2009年數據,大商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貨市場。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