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的程序為:
·申請廠商對需進行認證的產品歸類、總結,確定需要認證的產品品種;
·填寫附件中的資料申報表格,進行Oeko-TexStandard100認證的資料申報;在收到要求的申報資料后,認證機構會幫助申請廠商審核資料,然后分別做出樣品指令和進行費用初步計算。
·由申請廠商進行Oeko-TexStandard100認證的測試樣品的準備工作;
·在收到樣品指令后,申請廠商應積極準備測試樣品,并填寫申請表格寄到TESTEX北京辦事處。
·在收到測試樣品后,認證方會核對資料和樣品,發出付款通知。款到測試開始。測試一般需要3-4個星期。合格后立即頒發證書,
·證書和測試報告會先傳真,然后郵寄給廠商。
·申請廠商授權使用Oeko-Texstandard100標簽。
而困擾國內廠商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申請國內的機構認證是否可以和Oeko-Tex100互認(也就是兼容)?對于此關鍵問題,記者分別采訪了國家生態紡織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TESTEX瑞士紡織檢定有限公司李明東先生,前者對記者的提問似乎興趣不大,一再推遲答復;后者則明確答復,兩個認證是不可以互認的。李明東先生補充說,“Oeko-Tex系列認證應該主要是服務于出口歐盟的,而國內的認證主要是服務于國內市場的。”由此看來,兩個認證的具有一定的區域適用性,基本上應該是井水不犯河水。
國內認證:當心山寨
針對于生態紡織品市場的走火,不少廠商求之不得,甚為苦惱。而一些民間的認證機構也心照不宣,推出了種種級別不同的認證方案。這種“山寨版”認證遭遇到了某些官方認證機構的怒斥,某監測機構負責人表示,“現有紡織服裝檢測機構除國家全額撥款的法定檢測機構外,其他多是硬件條件落后,缺乏研發能力,且測試結果一般不被國外買家認可,無法適應國際市場需求。”
2000年1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準并開始實施《生態紡織品》標準,表明國家對服飾影響人體健康的關注。2002年11月,國家又頒布實施了《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該標準根據最終用途將生態紡織產品分為4類,即嬰幼兒用品、直接接觸皮膚用品、非直接接觸皮膚用品、裝飾用品。對有害物質分別規定了禁用或限量指標。2006年,國家又推出了一系列紡織品中有害物質檢測的國家標準方法,為生態紡織品的鑒定提供了科學依據。這些標準都是參照歐洲生態紡織品認證的要求,結合國內實際制定的,但還只是推廣執行而不是強制執行。
一些普通消費者對生態紡織品的國內標準混亂的局面表示,一方面,國家還要大力加強宣傳,要不然真不知道。另外一方面,比較實用的加強消費者教育,讓消費者學會鑒別,對假冒綠色能夠去打假,這樣才能真正形成中國的生態紡織品市場環境,從而為造富國民真正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