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大渔直播,国产av成人无码免费视频,男女同房做爰全过程高潮,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資訊 >> 塑料 >> 行業動態 >> 正文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憑什么稱發泡餐盒是綠色包裝?
2010-9-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塑料包裝 發泡塑料
    一、政策背景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上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市場,以其價格低、質量輕、耐壓等特點受到青睞,并于1986年在中國鐵路開始大量使用。然而,由于其使用量大、回收處理難、不能降解等原因,隨意丟棄的發泡餐盒給我國的鐵路沿線的生態環境及景觀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甚至有人戲稱這是我國的第二條“白色長城”。為治理鐵路沿線的“白色污染”問題,鐵道部于1991年開始了治理對策的研究工作,并于1995年5月起,全面禁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鐵路站車的使用,而用可降解以及易回收的材料代替。
    1999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原國家經貿委6號令頒布實施《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在全國范圍內淘汰因環境污染嚴重而被列為落后產品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此后,國家有關部委和全國各地如北京、天津、哈爾濱、合肥、廣州、大連等城市都相繼頒布了禁令,要求限期淘汰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推廣使用環保類型的產品。2005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國家發改委令第40號)中一次性發泡餐具仍被列入淘汰類產品,并規定禁止投資、進口、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發泡餐具。
    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中也明確指出:禁止生產、進口、銷售列入淘汰名錄的設備、材料和產品,禁止使用列入淘汰名錄的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否則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法》的規定,沒收違法設備、材料,并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提出意見,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責令停業或者關閉。
    然而,就在國家如此三令五申出臺政策法規淘汰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之際,一些協會與專家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北京聚集了多家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生產企業,共同召開“發布會”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正名”。部分專家指出:“符合國家相關產品標準的發泡塑料餐盒,屬于安全無毒無害產品,可以放心使用”,甚至提出了“我國現在廣泛應用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應被認定為綠色產品”這樣的論調。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教授對此發表評論: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是我國淘汰了十余年的落后產品;是造成我國白色污染的“罪魁禍首”之一;更是危害消費者食品安全,擺在餐桌上的一顆“炸彈”。憑什么稱發泡餐盒是綠色包裝產品?!
    二、什么是綠色包裝
    綠色包裝又稱為無公害包裝,它的理念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首先,綠色包裝要對人體健康無害。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的概念早已從農田延伸到我們的餐桌上;從食品的安全,延伸到包裝的安全。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也明確將食品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添加劑等食品相關產品列入其中,這也標志著食品包裝安全在食品安全問題中所處的重要地位。
    其次,綠色包裝要對生態環境無害。從環境友好與循環經濟兩個方面來看,綠色包裝應采用易回收、易處置、易消納的材料與設計方案生產,并符合我國的循環經濟政策。早在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十九條中就曾指出:“國家鼓勵科研、生產單位研究、生產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可降解的薄膜覆蓋物和商品包裝物。”時隔四年,在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第十九條中再次強調了“從事工藝、設備、產品及包裝物設計,應當按照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的要求,優先選擇采用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無毒無害或者低毒低害的材料和設計方案,并應當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這并非僅僅是個巧合,而是為我國綠色包裝的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三、發泡餐盒的問題
    1、食品安全的問題

    近來,關于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食品安全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究其原因主要來自于中央電視臺的一篇專題報道。
    2010年8月10、11、13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消費主張》欄目連續三期播出了“洋垃圾變餐盒”的專題報道,揭露了廣東省、江西省、安徽省等地區大量不法企業使用進口廢塑料與熒光增白劑等有毒有害原輔材料,生產國家命令淘汰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并銷往全國各地這一行業內幕。報道稱僅佛山市順德威控(塑膠)有限公司每月就可加工800噸再生廢塑料,加上其他一些企業,每月產量可達1200噸,而廣東省80%的發泡餐盒生產企業在使用這種廢塑料進行生產,其中不乏上市公司與大型企業。這1200噸的有毒餐盒,不僅在廣東省地區大量銷售、使用,而且被不法經銷商銷往上海、浙江、江蘇、福建等地。
    根據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近年來對全國一次性餐具的調查數據顯示:華東、華南地區市場上銷售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大部分售價竟然低于聚苯乙烯原料的成本價。通過明察暗訪發現,這些企業正是添加,甚至是全部使用進口廢塑料或回收的廢舊光盤、廢舊發泡餐盒、減震塊等制成的再生料進行生產。有些產品為了掩蓋廢塑料的雜質,人為加入有毒有害的熒光增白劑以及有毒色母料,為了掩人耳目,一些企業的產品上還赫然印有“降解餐盒”字樣,不僅產品質量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而且對消費者健康構成直接威脅。
    早在1990年11月26日衛生部頒布實施的《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衛生管理辦法》第七條中就明確規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裝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然而,在該《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了近20年后,使用廢料生產這一行業“潛規則”竟成為了發泡餐具生產企業皆知的秘密。用新料的競爭不過用廢料的;生產正規產品的競爭不過生產淘汰產品的,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食品安全事故在我國屢見不鮮了。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教授指出:使用聚苯乙烯回收料生產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不僅回收料來源難以控制,易攜帶有毒有害物質,而且回收的聚苯乙烯更易產生游離的苯乙烯單體,造成急性或慢性苯乙烯中毒。
    另外,即使是使用聚苯乙烯新料生產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也并非完全安全,尤其是盛裝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爐加熱時,未聚合的苯乙烯單體會伴隨食物進入人體,導致人體中毒。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就曾表示:苯乙烯可從聚苯乙烯容器進入食品和飲料中,致使人體中毒。2009年10月,解放日報一篇題為《微波爐加熱塑料餐具致中毒10余名員工被送醫》的報道中也指出:某美容護膚中心的十余名員工,因用微波爐加熱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吃飯不成反而吸入了散發出的苯乙烯氣體,導致急性中毒。
    我們不禁要問:對于這樣一種存在著巨大食品安全隱患的產品,憑什么稱它是綠色包裝?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
查看評論】【 】【打印】【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策勒县| 沧州市| 独山县| 蓬溪县| 大竹县| 河间市| 新巴尔虎右旗| 嘉义市| 梅州市| 姚安县| 汽车| 云和县| 全州县| 高清| 行唐县| 忻州市| 隆化县| 中超| 上思县| 山阴县| 五峰| 台北县| 新密市| 虎林市| 桐庐县| 科尔| 贞丰县| 平乐县| 定襄县| 温宿县| 安阳市| 财经| 贡嘎县| 富裕县| 平凉市| 丹棱县| 肇源县| 九台市| 大邑县| 西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