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成橡膠業面臨內外擠壓 前景黯淡
2010-9-3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合成橡膠 丁苯橡膠 氯丁橡膠
中國市場在繼續進口合成橡膠,國內產能卻已過剩,合成橡膠行業面臨內外擠壓,前景黯淡。
國內競爭壓力一直都在上升。雖然中石化已從2005年的73萬噸提升到2009年的120萬噸,增加了47萬噸,但中石油和其它企業也分別增加36萬噸、35萬噸。當前,中石化產能占國內總產能的比例下降到48%,市場份額逐漸讓出。國內一批民企和地方企業投巨資進入合成橡膠產業,全國在建和計劃建設的合成橡膠項目總產能超過140萬噸,其中民企項目達到50萬噸。一些國際生產商也進入國內投資設廠,2009年底外資或其控股的合成橡膠裝置能力達53萬噸,占到全國總量的21%。
中國合成橡膠企業面臨的壓力還在于國際供應。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合成橡膠能力過剩,中國成為其重要的出口目標市場。中國每年的進口量近百萬噸,而且由于技術原因,這部分市場難由國內產品替代。這就形成一個矛盾,國內不斷增加的供應量和無法將進口產品趕出國門。中石化的齊魯石化、燕山石化、巴陵石化和上海高橋石化的產能都達到了年20萬噸以上,分別居于全國的前四位,但品種體系不完善。2009年,中國主要合成橡膠品種裝置能力共250萬噸,SBR、BR和SBCs的能力就占到了92%。而且中國還是不具備異戊橡膠生產能力。中國產品質量不高、牌號不齊全及生產技術落后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還不能滿足下游各種用戶的需求。我國將近一半的本土國有重點輪胎企業都被外資并購,這些外資輪胎生產企業所需的合成橡膠一般只使用本公司的橡膠材料,其使用的原材料大多都需要從國外配套進口,根本不用國內生產的合成橡膠,這就壓縮了國產合成橡膠的市場空間。
2009年,中國主要合成橡膠的產能為250萬噸,但產量只有196萬噸,中國進口了122萬噸合成橡膠。市場形成這樣一種局面,中國在繼續進口,但國內產能已明顯過剩。其中,苯乙烯類彈性體已經足夠滿足國內市場消費,但并不完全占據市場份額。丁苯橡膠、氯丁橡膠和丁二烯橡膠的能力滿足率很快達到了80%-90%。當前國內在建和計劃建設裝置能力超過140萬噸,全國合成橡膠裝置能力在未來幾年內將達到400萬噸,即使完全占據市場,樂觀的結果是產能過剩15%以上,更可能出現的結果則是過剩程度接近50%。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