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紡織品投訴大幅上升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的投訴報告,2010年第一季度,全國各地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3萬多件,其中質量問題達到了一半以上,為56%。在所投訴的行業中,又以服裝業最多,達到了總數的29.4%。其中,保健用品(包括保健功能紡織品)的投訴量大幅增長,同比上升了42.1%,居投訴增幅前列。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在保健方面的投入也大幅增加,特別是許多年老體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將保健功能紡織品作為自己治病和強生的依靠,但結果往往不如人意,許多產品質量低劣不說,有的還添加了不少違禁成分。”專家指出,雖然不能治療疾病,但這種紡織品也能對人體機能進行有益調節,具有遠紅外線、防輻射、磁功能、抗菌功能等一系列作用。
而在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周邦勇看來,目前保健功能紡織品市場比較嚴重的是標準缺失的問題。他指出,在廠家聲稱的抗菌、負離子、抗輻射、抗血栓、磁功能、遠紅外、抗靜脈曲張等十余種功能中,只有磁保健、遠紅外以及抗菌保健等功能紡織品有協會標準,其他聲稱的功能均無任何標準,更別談國家標準。
廣州一保健功能紡織品生產企業的營銷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全力避開與傳統純棉和化纖服裝的競爭,我們公司今年將主打‘健康牌’,以新的產品搶占更多的市場。”目前,具有保健功能作用的紡織品目前已開始向衛生、環保、醫療、化工、納米等眾多領域擴展。
2015 年,保健紡織品有2000億市場
“2009年,我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保健功能紡織品消費市場,全年銷售總額達134億美元,僅次于美國的147億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長。”2010年5月30日,在中國保健協會和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聯合舉辦的中國保健功能紡織品現狀及發展高峰論壇上,周邦勇提供的數據顯示。
目前,保健功能紡織品作為與保健食品并列的保健用品的一部分,其市場銷售額已超過保健食品。“2015年,保健功能紡織品的市場規模要達到2000億元。”周邦勇預測。
據記者了解,日本的保健功能紡織品已占到了全部紡織品的39%,美國為28%,而中國的這一比例仍然很小,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按照2006年10月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功能紡織品CAS 115-2005》的定義,保健功能紡織品是指具有發射遠紅外線功能、產生磁場功能、抗菌功能等保健功能,旨在調節和改善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毒副作用的一類紡織品。
保健功能紡織品的品種眾多。就服裝而言,保健功能紡織品就多達百種,如襯衫、衛生衣、胸圍、底褲、運動服、內衣(秋冬套裝、美體、保暖)、T恤、短褲、睡衣、文化衫、孕婦服、職業裝等。
專家指出,在假冒偽劣充斥的同時,一些真正具有優良的保健效果的紡織產品卻“藏在深閨人人未識”。一方面由于本身不具有親民性,另一方面也在于太過高科技,以至于連銷售人員自己都介紹不清楚。業內企業急需“高質量的吆喝”,這種吆喝建立在對企業銷售人員的系統培訓上,以便于他們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消費者介紹產品。
“由于保健功能紡織品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保健效果,不僅能滿足穿著需要,還能滿足健康的需求,因此價格高于傳統的紡織品,本身是無可厚非的。”周邦勇認為,上中下游的密切協作是保健功能紡織品良性發展的基石,即“材、美、道”互動。上游的責任是保證原材料的安全有效;中游是對時尚舒適產品的制造;下游則是探索新的營銷渠道和手法,實施名牌戰略。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指出,針織工業和保健功能紡織品在原材料創新、工藝技術原理創新、專用設備的創新、設計創新、功能創新、人文理念創新、品牌及管理創新等方面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在實用功能方面的創新,針織物和針織服裝已經走上了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