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紡院與中國化纖協會一起,和20多家企業發起了化纖行業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該聯盟以新技術開發和節能減排為目標,增強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參加聯盟的企業幾乎包括了本行業的大企業,占全行業30%的生產能力。目前聯盟已經啟動,并就滌綸污水處理、回收乙醛等技術合作推廣,聯盟目前已成為一種新型的技術創新模式。
中紡院在轉制后取得的多項科技成果,支撐引領著行業的科技進步,同時也進一步鞏固著自身在紡織行業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地位。由中紡院牽頭完成的“年產15萬噸聚酯三釜流程成套技術開發”、“化纖長絲紡絲機機電一體化關鍵裝置”等化纖科研成果,這些新技術、新工藝的裝置由于生產流程縮短、基建費用減少,使得大型化纖企業萬噸單位投資從“八五”、“九五”期間的8500萬元下降到1300萬元,單位投資下降了85%。
創新成為關鍵詞:科技投入5億元,形成300多項成果
建設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行業技術開發基地,建設生產高附加值、高新技術產品的價值型高新技術企業,是中紡院轉制以來的堅定發展目標。創新是其中最核心的關鍵詞。
10年來,中紡院重點圍繞新型化纖裝備及工程化技術、特殊功能性材料和結構材料、紡織新型染整及紡織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等重點領域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積極承擔來自國家、部門、科學基金以及企業各個層面的科研開發項目,累計科技投入達5億元左右,形成了300多項科研成果,擁有有效專利94項。聚酯三釜流程聚合技術、復合導電纖維工程化技術、干法紡高強聚乙烯紡絲技術等重要科研成果,為我國化纖工業在國際上樹立地位做出了突出貢獻。
轉制10余年累計科技投入5億元左右,占銷售額5%以上,在紡織行業可能僅有中紡院一家。如果考慮到這5億元約80%以上是自籌投入,就更加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
中紡院院長趙強說,中紡院知道自己的任務和使命,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沒有技術的領先和對行業的引領支撐作用,就沒有中紡院的地位,也就沒有中紡院存在的必要。因而,重視科技投入,成為中紡院及下屬企業一個顯著的特點。
在其他投入來源較少的情況下,中紡院堅持科技投入,目前正調動院內優勢科技力量,開展“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的工程化技術開發”,這個正在進行中的項目引起行業內廣泛關注。
為應對即將到來的我國新一輪科技創新的熱潮,中紡院也早做謀劃,作出三大部署。“一是積極籌劃建設研發基地;二是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現有項目的進度,論證新的科研項目;三是在體制、機制上要有創新,在人才培養上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隊伍!壁w強說,“我們將更加努力,繼續為我國紡織行業的科技創新,作出自己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