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層面到行業、企業,要從主觀高度重視國內外技術標準差異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樹立正確的技術標準觀念。首先,政府要加大標準化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灌輸技術標準觀念。其次,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承上啟下傳導標準意識的作用,對企業進行標準知識的普及教育。再次,出口企業應該將經驗性的生產理念改為標準化生產理念。另外要樹立“接軌”國際先進標準的觀念,而不是利用TBT、WTO等條約規避或逃避先進標準。
第二,增加我國參與國際標準活動的談判籌碼
減小標準差異的最根本辦法是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政府應該適當采取傾斜的產業政策和戰略性貿易政策鼓勵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并設立專門機構或指導行業協會,對產品標準差異、檢測技術標準差異等進行認真研究。出口企業要增加投入于技術改造、淘汰落后設備、完善產品檢驗技術。從而爭取將我國高質產品的標準提升為國際標準,進而以高水平的標準為支撐,為我國參加高水平國際標準活動提供強有力的談判、交流籌碼。
第三,完善標準信息平臺并建立預警機制
我國應盡快健全與國際接軌的有關產品、健康和環保方面的技術標準體系,通過在法律和技術法規中引用,從而使技術標準得以強制執行。政府要注重與在各國有關技術標準、法規的國家咨詢方面進行密切聯系,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并重視與各貿易國的合作交流,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協調,及時做好信息收集,建立一個專門針對我國出口主要貿易國的標準信息系統。通過這個信息平臺建立預警機制,認真分析并借鑒國外先進標準,為企業和政府提供及時有效的標準化信息、技術、管理咨詢和市場拓展指南,鼓勵企業大膽吸收國外先進標準并進一步創新,來提高我國標準化水平。
第四,大力推行認證和認可制度
面對新的國際貿易形勢,我國的認證和認可制度應盡快與國際慣例接軌,從源頭上確保產品質量安全、保護人民健康、指導消費、保護環境、擴大貿易,應讓更多的企業獲得國外權威機構的產品認證,特別是產品的安全認證。可以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培育檢驗市場,積極爭取更多的檢驗機構與國外權威檢驗機構合作。二是提高檢驗檢疫技術,建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檢測實驗室。三是加強參與國際有關標準認證,及與歐盟等主要進口國的檢驗實驗室(如Intertek,SGS 等)的雙方認證工作,爭取簽訂各種類型的多邊和雙邊的互認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