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禁塑致千人失業 治“白”是否該另尋他路?
2011-1-2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塑料袋 降解塑料 聚乙烯
塑料購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全球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購物袋。塑料購物袋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由于過量使用及回收處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嚴重的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特別是超薄塑料購物袋容易破損,大多被隨意丟棄,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
塑料袋泛濫成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限制塑料購物袋的生產、銷售、使用。我國在2008年1月8日發布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并自當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
而意大利在最初提議的四年之后也正式頒布禁令,禁止使用一次性聚乙烯基零售手提袋,成為歐盟境內第一個禁用塑料袋的國家。
2011年1月1日起意大利施行塑料袋禁令
意大利于2010年12月22日通過塑料袋禁令,從2011年1月1日起在全國施行,意大利總人口約有6000萬人。但零售店和超市已經囤積的塑料袋允許繼續使用,此類塑料袋必須免費分發使用,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收取費用。
意大利環境、領土與海洋部部長Stefania Prestigiacomo在一份聲明中把該禁令稱為“在對抗環境污染方面向前邁出了極其重要的一步,讓我們所有人更自覺負責地擔起再利用和再生責任。”
根據意大利環境團體Legabiente的統計數據顯示,意大利每年要使用約200億個塑料袋,換算下來每人使用330個以上。
有10萬多名意大利公民呈請政府出臺一次性塑料袋禁令。在此之前,意大利有一些城市曾實施了塑料袋禁令,包括威尼斯和都靈。
現在開始,意大利的各大商店將只能向顧客提供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或者布袋和紙袋。據估計,今后店家針對生物可降解袋所收取的費用至少將比原先的聚乙烯塑料袋收費要高2倍。
禁塑令的施行帶來大量失業
在國家頒布了這項新的禁令之后,意大利塑料制造貿易協會Unionplast針對該禁令發起的反對運動日益升級。他們在意大利商業新聞報上用整版的篇幅,指出自1月1日起實施的禁塑令對當地的塑料制造業造成了嚴重打擊和破壞,報道中稱,許多塑料薄膜和塑料袋制造商不能獲得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原料,無法生產可降解的塑料袋,與此同時,他們還被禁止銷售庫存的聚乙烯包裝袋。
協會董事長Chialchia告訴記者,截至目前為止,意大利國內的塑料袋需求量基本都是自給自足,只有大約10%的市場份額是來自進口,每年的產量是22萬噸左右。據他估計,意大利的塑料袋制造行業約有250家企業,雇用超過5000名員工,其中大部分位于意大利的南部,是意大利失業率水平最高的地區。大量的公司已經解雇了他們的員工,或者干脆就宣布關閉企業。
Chialchia說,這項塑料墊禁令帶來的失業危機造成的威脅,就相當于菲亞特集團關閉了其最重要的主打品牌Mirafiori的生產工廠。他在采訪中說:“這就好比有一天政府頒布一項新法令,要求禁止汽油車,只能使用電動車,并且第二天就立刻在全國施行一樣。”
協會呼吁政府重新考慮這個決定,因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禁塑令的施行極大的破壞了意大利對塑料回收和循環利用工作的推動,因為該項目提倡的是在塑料袋制造業增加回收塑料的使用。同時,協會還指出,許多意大利的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塑料袋的多次重復使用,并且最后用它們來裝生活垃圾。
協會呼吁加強塑料回收的倡議得到了意大利回收公司CARPI的大力支持。該公司稱,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因為相容性的問題,不僅不利于回收操作,而且不易于進行堆肥處理,因為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速度與其它有機肥料不一致。
提高廢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
其實,要解決“白色污染”這一問題,限塑令只是其中的一條途徑,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意大利的限塑令造成眾多塑料從業人員的失業,未免也讓人心生感慨。慧聰網的小編認為,在治理“白色污染”上,我們不能一味地指責塑料業,把責任都推到他們身上。這并不全是他們的錯,而是人們處置塑料垃圾的方式不夠負責。
因此,環衛部門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處理,切實減少被混入垃圾焚燒或填埋的廢塑料數量。廢舊物資回收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廢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指導、支持物資回收企業建立健全回收網點,充分利用價格杠桿和提供優質服務等措施促進廢塑料的回收,大力推進規模化分揀和分級利用,充分發揮塑料資源的效用。
同時,還要大力營造限產限售限用塑料購物袋的良好氛圍,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籃子,重復使用耐用型購物袋,減少使用塑料袋,引導企業簡化商品包裝,積極選用綠色、環保的包裝袋,鼓勵企業及社會力量免費為群眾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共同營造節制使用塑料購物袋的良好氛圍。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