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近期行情回顧
圖1:美原油2 月合約日K 線圖
圖為美原油2 月合約日K線走勢圖。(圖片來源:文華財經)
圖2:國內滬燃油1103 合約日K 線圖
圖為國內滬燃油1103 合約日K線走勢圖。(圖片來源:文華財經)
進入12 月份,國際原油延續著今年整體逐步爬升的局面,主力2 月份合約在月初呈現出連續快速拉升的局面,短暫受制于90 美元關口后,又于下旬再次成功站上90 美元關口并高位運行,然而,在最后的2 個交易日里面,國際原油出現了高位回落的局面,短期調整壓力較大。回顧今年以來國際原油整體走勢,我們發現,盡管油價上行的力度較2009 年偏弱,但是并沒有改變其整體穩步上行的趨勢。更為重要的是,在全球其他大宗商品創出歷史新高的情況下,原油卻按照自己的步伐緩慢上行,并沒有出現急拉急跌的局面,這主要得益于全球原油市場供需基本面的逐漸向好,同時,全球流動性過剩也推升了油價的上行空間。因此,筆者認為,未來油價回升的基礎牢固,后期振蕩上行依然是主基調。
就國內滬燃油而言,月初的時候,在國際原油大幅走高的帶動下,滬燃油主力3 月合約也出現了大幅上漲的局面,月內最高價一度達到了近4950 元/噸,同樣,在原油高位盤整的情況下,受累于其自身現貨需求的低迷,滬燃油也出現了高位受阻的情況并隨后自高位明顯回落。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年底的臨近,現貨需求的進一步下降導致滬燃油的投機氛圍明顯減弱,日成交量均保持在10萬手以下,在缺乏資金推動的情況下,滬燃油后期將難以繼續上行。
第二部分 影響因素分析
一、原油自身供需基本面良好
任何商品價格的上漲都離不開其自身良好供需基本面的支撐。同樣,今年全球原油價格的上漲也是在其自身基本面逐步轉好的情況下實現的,這與金融危機之前有所不同,當時原油市場的投機氛圍相當濃厚,從而造成了油價短期內大幅攀升至近150 美元/桶的歷史高位;同樣也是在資金的作用下,油價在更短的時間內暴跌至30 美元/桶。我們看到,資金的力量對于商品價格的影響在短期內是非常明顯的,但如果把時間跨度拉長的話,就不難發現,只有自身供需基本面才能真正影響商品價格的運行軌跡。
從需求方面來看,經歷了金融危機之后,全球對于原油的需求在各國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陰影之后開始逐漸恢復,特別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幾乎占據了全球原油需求量增加的絕大部分份額,也正是這些國家的需求回升才能保證油價進一步上漲。以中國為例,目前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的全球原油消費第二大國,在國內產量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中國原油進口量正逐步攀升。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 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為2091 萬噸,較10 月份增長27.6%;今年1—11 月份中國進口原油達2.1845 億噸,較2009 年同期增長19.8%。與此相對應的是,11 月份中國原油產量為1732 萬噸,較10 月份下降2.5%;今年1—11 月份中國原油產量累計達到1.86 億噸,同比增長6.6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截至11 月份,今年中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近54%,這也是繼2009 年之后,對外依存度第二次超過50%。
圖3:中國原油月度進口量
圖為中國原油月度進口量走勢圖。(圖片來源:Wind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