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中國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原油需求也在恢復過程中。特別是從季節性需求來看,目前正值歐洲以及美國的冬季,這些國家和地區對于取暖油的需求將極大地促進煉廠對于原油的需求,進而構成階段性需求旺盛的情況。另外,從幾大能源機構的預測數據可以看出,在12 月份的月度報告中,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國際能源署(IEA)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均上調了明年全球原油的需求預估值,表明市場正在逐步看好原油后市。因此,全球原油需求回升將成為后期油價上行的重要基礎。
就供應面而言,目前OPEC 依然執行著金融危機之后的限產舉措,盡管OPEC 的減產履約率隨著油價的上漲而不斷降低,但是,這主要是出于其自身的經濟利益考慮,整體上來看,履約率的下降并沒有造成供應過剩的局面。而且就OPEC 的日均剩余產能來看,隨著全球原油需求的回升,一部分的剩余產能被用于滿足這部分需求,從而造成其剩余產能下滑。在EIA 的12 月份短期能源展望報告中,EIA 將OPEC 的日均剩余產能下調至500 萬桶以下。另外,EIA 預計,今年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日均供應量將同比大幅增加100 萬桶,這也是自2002 年以來的最大增加值。不過,明年這些國家的原油日均供應量將同比下降28 萬桶,這是過去15 年來的第三次下降,其他兩次分別出現在2005 年和2008 年。EIA 還預計,2011 年OECD 國家的原油庫存將出現連續下降,這將減少全球范圍內原油供應的壓力。就美國而言,在今年9 月中旬達到近20 年的新高之后,美國的原油及油品庫存出現了穩步下行的局面。同時一些機構的研究表明,目前海上的原油浮游庫存也出現了大幅下跌的情況。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未來全球原油的供應將趨于正常,并不排除由于地緣政治、突發事故等原因造成的供應階段性緊張的情況,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則將進一步加大油價的上行空間。
圖4:OPEC 原油剩余產能
圖為OPEC 原油剩余產能走勢圖。(圖片來源:EIA)
二、全球整體流動性過剩支撐油價走高
從全球的流動性來看,今年11月初美聯儲公布了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這表明美國金融危機之后實行的貨幣政策還將延續,加之歐元區、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復蘇進程依然緩慢,仍需要大量的流動性保證其經濟的回升。從這一點來看,全球范圍內流動性過剩的局面還將延續一段時間,而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出于對通脹的擔憂而收緊流動性的舉措將難以改變全球整體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借貸成本保持歷史低位的情況下,大量資金流入商品市場,進而推升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并突破歷史新高,這一點從此前的棉花走勢以及近期的銅價走勢可以看出。因此,在后期整體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原油價格仍將保持易漲難跌的局面。
三、國內燃料油現貨市場低迷,拖累滬燃油整體成交
國內燃料油現貨市場,華南燃料油市場現貨報價暫穩,市場整體交投氛圍冷清。華東燃料油市場現貨報價雖然堅挺,但是貿易商整體出貨情況較為清淡,這依然是由于需求較為低迷所致。山東渣油市場行情繼續保持穩定,煉廠出貨順暢;油漿市場依然以清理庫存為主。由于現貨市場的需求低迷導致整體成交低下,在缺乏現貨市場的支撐下,滬燃油的整體成交大幅減縮,日成交量大幅下跌至10萬手以下,在缺乏資金關注的情況下,滬燃油的整體運行區間難以繼續上移。
第三部分 未來行情展望
在全球原油需求逐步回升,特別是中國對于原油的旺盛需求以及全球原油供應趨于正常的情況下,供需基本面向好的事實將成為油價回升的堅實基礎。同時,在全球流動性依然過剩的背景下,油價易漲難跌,后期油價仍將延續此前穩步上行的軌跡,振蕩回升成為未來原油市場的主基調。但是,考慮到國內燃料油現貨需求的下降以及期貨成交的萎縮,原油的回升將難以帶動其價格的大幅上漲,未來滬燃油料將出現震蕩回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