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高水平纖維素纖維的莫代爾纖維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所壟斷,世界上僅有奧地利蘭精、印度博拉公司等能夠生產。中國市場上廣泛應用的莫代爾纖維,長期以來全部依賴進口。不過,這一被動現實,近期卻被在唐山三友興達化纖召開的一場鑒定會改變了……
有如氨綸與“萊卡”的關系,對于眾多終端消費者來說,或許并不知道什么是粘膠纖維,但對莫代爾卻耳熟能詳。穿著柔軟舒適、懸垂性好、吸濕透氣等優異性能,讓不少消費者成為莫代爾的忠實“粉絲”。正因為如此,莫代爾曾經是讓奧地利蘭精公司起死回生的“靈藥”,現在仍然是蘭精的“寶貝疙瘩”。
遺憾的是,代表高水平纖維素纖維的莫代爾纖維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所壟斷,世界上僅有奧地利蘭精、印度博拉公司等能夠生產。中國市場上廣泛應用的莫代爾纖維,長期以來全部依賴進口。不過,這一被動現實,近期卻被在唐山三友興達化纖召開的一場鑒定會改變了……
三友莫代爾纖維可替代進口
唐山三友集團興達化纖有限公司,是國內知名的高品質粘膠纖維生產企業,公司具有雄厚的研發實力,在行業中表現搶眼。10月12日,在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組織召開的“莫代爾纖維生產技術研究”項目鑒定會上,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姚穆為代表的鑒定委員會,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鑒定,認為由興達化纖承擔的該項目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項目生產的產品質量符合BISFA(國際人造纖維標準局)中的莫代爾纖維標準要求,干強達到3.5cN/dtex,濕模量達到12cN/dtex,產品完全可以替代進口。由此,莫代爾擁有了中國標簽。
莫代爾纖維是在高濕模量粘膠纖維基礎上研發的一種變化型高濕模量纖維,可以說是傳統粘膠纖維的升級產品,附加值高。根據國際BISFA標準,干強和濕模量是評判纖維是否為莫代爾纖維的決定性指標。自20世紀后期開始,國內先后有多家粘膠短纖維生產企業進行高濕模量纖維的開發,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都未能達到BIFSA中莫代爾纖維的指標要求,沒有最終解決普通粘膠短纖維的缺陷,限制了應用領域。
眾人都辦不到的事情,唐山三友興達化纖為什么能夠實現突破,一舉打破國際壟斷,生產出國產莫代爾纖維?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先進的技術裝備和雄厚的研發實力為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唐山三友興達化纖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成立之初,自奧地利蘭精公司引進了一套先進的粘膠纖維生產的關鍵設備與工藝,在此基礎上,公司不斷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具備了從工藝設計、設備制作、安裝調試及DCS配套的全部能力,粘膠短纖維單線產能從最初2萬噸/年提高到目前的6萬噸/年,粘膠短纖維制造工藝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目前,公司關鍵設備實現了自己設計、自己制造。而國家級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軟實力,為企業產品的推陳出新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