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興達化纖莫代爾項目已經建成了5000噸/年的中試生產線,完成了1.5萬噸/年工業化生產線改造,開發了莫代爾纖維生產工藝技術和相應的設備,具有創新性和自主知識產權。其關鍵技術為優選高聚合度和高甲纖含量漿粕原料,特殊的助劑和油劑配方;專有的制膠和紡絲牽伸工藝、低溫低鈉酸浴結晶提硝工藝技術,以及與工藝相適應的關鍵設備及部件。項目已申請專利6項,其中已授權2項。
原料環保問題均能妥善解決
盡管莫代爾纖維已在興達化纖實現批量生產,但在鑒定會上,專家對原料供應、污染物排放、品牌推廣等涉及產品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上,仍然不依不饒。
專家質疑,原料歷來是制約粘膠纖維行業發展的瓶頸,更何況莫代爾生產對原料品質具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從哪里尋找穩定的原料供應?對此,興達化纖的技術人員分析指出,從各個公司莫代爾纖維開發的經驗上看,莫代爾用漿粕對甲纖要求較高,對聚合度也有特定要求。因此,公司從國外進口了幾種木漿,并與特種棉漿統一進行實驗對比,選擇出適合生產莫代爾的原料品種。經過兩年多的實驗,公司發現,滿足莫代爾生產要求的原料并不一定是進口高品質木漿,生產粘膠長絲用的棉漿粕經過處理,同樣能夠適應需求。也就是說,生產莫代爾纖維的原料問題,國內完全可以解決,這個發現無疑意義重大。
在莫代爾生產過程中,二硫化碳的使用量比生產常規粘膠纖維要高很多,如何保證二硫化碳盡可能實現回收,不對環境造成污染?在這方面,興達化纖恰恰擁有獨特優勢。公司引進了臺灣先進的廢氣回收裝置,對公司現有生產線的廢氣回收系統進行優化改造,利用二硫化碳吸附回收和硫化氫堿洗工藝,對廢氣中二硫化碳和硫化氫進行回收處理,達到治理污染和節能降耗的雙重目的。通過應用該裝置,二硫化碳的吸附率達到98%,循環利用率達到75.5%,硫化氫處理效率達到99.5%,基本達到零污染、零排放,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家認為,唐山三友興達化纖對莫代爾項目的研發,不僅打破了國際壟斷,為國產再生纖維素纖維增添了新的重要品種,有利于提高國內再生纖維素纖維的生產工藝技術水平,而且通過莫代爾纖維的生產,可以推動一系列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比如促進高品質漿粕的開發,提升國內制漿技術的整體水平;比如加速低鈉酸浴提硝技術的研究和使用,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等。
在興達化纖負責人看來,批量化生產莫代爾纖維只是企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要做的事還很多。包括如何以莫代爾纖維生產工藝為基礎,進行莫代爾纖維系列產品的開發,將其應用領域從內衣針織向床品、牛仔、高檔織物等其他領域延伸;如何進一步研究莫代爾的生產工藝和漿粕制備技術;如何利用營銷體系成功實現市場推廣,與國外莫代爾產品展開競爭,等等。而且,莫代爾纖維產業化過程中必須謹慎考慮規模與效益的關系。與普通粘膠纖維不同的是,莫代爾纖維屬于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不適合走大型規模化道路,興達化纖初步計劃實現產能3萬噸/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