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呈現持續快速上漲的勢頭,當地的塑料企業開始尋求自動化解決方案來減輕成本壓力。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再生利用專委會會長、同時也是深圳的塑料再生企業格林美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板的Toland Lam說道,眼下華南地區的塑料再生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而持續上漲的勞動力成本是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他在11月6日-7日在廣州召開的2011中國塑料回收和再生大會暨展覽交易會(China Replas)上發表了上述看法。
再生利用專委會副會長、中亨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陳祖漢說,中國的許多再生企業都急需轉型和創新。
他補充說,這些企業要在嚴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啟用新技術是很關鍵的一步。
為順應這一需求趨勢,跨國和中國本地的自動化設備生產商紛紛推介最新產品。
挪威的Tomra集團去年在福建廈門新設了陶朗環保科技(廈門)有限公司,負責銷售基于傳感器的塑料再生分揀系統。
該公司的中國區總裁Jacob Rognhaug說,廈門公司已經向中國本地客戶售出了16套基于傳感器的分揀系統。
他說,通常情況下,購入陶朗的設備后不到3年即可收回投資成本。但需要生產達到一定規模才能最大程度節省成本。以PET分揀為例,陶朗提供的最小的分揀設備為1米寬,每小時至少可分揀1.5噸PET瓶。
中國本土供應商也把目光瞄準了這一市場。例如,廣州市玉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本屆展會上展出了其PET瓶分揀系統,稱最高可節省60%的成本。
然而,公司法人代表吳青浪認為,要在塑料再生行業推廣使用自動化解決方案有些難度,主要原因是自動化設備的價格較高,而且由于生產企業對中國的行業前景充滿不確定,不敢盲目投資。
吳青浪補充說:“由于政府對塑料再生的立場仍不明確,再生企業對行業未來缺乏足夠的信心。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愿意為自動化設備投入大筆資金。”
寶盈集團總裁顏永璞說,中國政府應降低進口塑料廢料的關稅稅率,這樣就能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更先進的技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