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化工爆燃事故工業園已全面停產
2011-11-21 來源:證券時報網
關鍵詞:聯合化工 三聚氰胺 密胺
針對聯合化工(002217)子公司新泰聯合化工公司19日發生的爆燃事故,昨日晚間,聯合化工相關人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事故發生后,發生爆炸的工業園(包括7萬噸/年合成氨裝置和10萬噸/年尿素裝置及3萬噸/年三聚氰胺項目)已停止生產,目前公司正在對發生事故的設備進行減壓處理。另外,事故遇難人員家屬的安撫和善后工作已經展開。
該人士告訴記者:“截至20日晚上7點30分,新泰聯合化工公司的爆燃事故已造成14人死亡,在受傷的5名傷員中,4人傷情穩定,1人傷情較重,已轉至山東濟南一家大型醫院進行救治。”
19日14時左右,新泰聯合化工公司道生液冷凝器在檢修過程中發生爆燃事故,現場造成4人死亡,15人受傷。“道生液冷凝器是將尿素轉化為三聚氰胺的一道中間裝置,冷凝器中的介液是一種易燃易爆物品,發生爆炸后,正在該車間檢修的鉗工、焊工沒來得及躲避,因此造成了這樣的悲劇。”聯合化工上述人士稱。
據悉,新泰聯合化工公司為聯合化工全資子公司,位于山東省新泰市樓德鎮,注冊資本5000萬元。去年10月,聯合化工的公告顯示,為了拉長產品鏈條,充分利用公司現有的技術經驗和管理優勢,聯合化工根據其發展規劃及現有自身條件,擬投資建設3萬噸/年三聚氰胺項目,該項目可充分利用已投產的7萬噸/年合成氨裝置和10萬噸/年尿素裝置,只需建設三聚氰胺生產廠房和設備,投資額不超過0.9億元。
當時的公告顯示,3萬噸/年三聚氰胺項目計劃于今年第三季度建成并具備試車條件。但從公開信息來看,該項目的建設進度要快于預期。
聯合化工在今年5月公告稱,項目建設期間新泰聯合化工公司合理調配建設進度,于5月27日投料試生產并產出首批合格三聚氰胺產品,目前設備及工藝各項指標處于優化調整中。新泰聯合化工公司將在生產中充分運用公司現有三聚氰胺生產經驗,不斷優化裝置生產條件,逐步調整工藝參數,保持生產裝置的安全穩定運行,努力盡快實現裝置的達標達產。
但在昨日晚間,聯合化工上述人士對記者稱,該裝置自今年5月試車后,運行情況不夠理想,因此于近期進行了檢修。而在正常的生產情況下,道生液冷凝器附近無需人員現場操作,發生爆燃時也就不會發生傷亡事故。
記者注意到,新泰聯合化工此次爆燃事故發生較為突然,但從聯合化工的另一個位于淄博的三聚氰胺項目的投資進展來看,也存在類似問題。
上周聯合化工的公告顯示,2008年12月5日,聯合化工與武漢昌發過程裝備工程有限公司訂立了設備買賣合同。設備安裝完成后,2011年3月,聯合化工3萬噸/年三聚氰胺資源綜合利用及節能技術改造工程項目試生產并生產出首批產品,但初次聯動試車即暴露出反應器以及催化劑的嚴重質量問題。
據悉,從2010年2月開始調試試車到2011年6月,在長達15個月的時間里,武漢昌發及其大股東北京燁晶科技有限公司共對反應器進行了3次改造,進行了十幾次的調整、試車,均以失敗而告終,始終不能解決存在的質量問題。因反復改造、調整、試車導致物料等可以計量的有形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1329.03萬元,尚不包括人工等損失。
無奈之下,聯合化工向山東省淄博市中級法院提起訴訟。起訴武漢昌發返還反應器價款1273.73萬元。北京燁晶應按照技術合同約定承擔試車、整改期間造成的經濟損失以及生產裝置經濟指標不達標造成的經濟損失等計1546.85萬元。
聯合化工半年報顯示,調整后的3萬噸/年三聚氰胺資源綜合利用及節能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總投資2.4億元,截至報告期末,該項目已完成投資進度87.62%,報告期內實現效益610.08萬元。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