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發展 提供高科技系統組合
新材料的發展為智能紡織品的開發提供了智能系統的組合,如: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的發展,促進了智能型防水透濕織物的開發;相變材料的研究推動了蓄熱調溫紡織品開發;水凝膠高聚物的發展又為隔熱紡織品的開發奠定了基礎。而多種技術的融合,使紡織品智能化的實現成為可能。
納米技術在紡織領域應用方面,美國馬薩諸塞州內蒂克軍事基地的科學家運用納米技術改變原子和分子的排列,使纖維具有化學防護特性。其原理是,經過納米技術處理的纖維當清新空氣通過時,可將生化武器釋放的毒氣擋在身體之外,從而提高士兵在各種環境下的生存能力。
此外,科學家應用納米技術還研究了一種能“捕捉”氣味的纖維,這種纖維具有分子大小的海綿體,可以吸收各種怪異氣味,并把它們“鎖住”,直至遇到肥皂水,再將怪氣味釋放。士兵的內衣、襪子等如果用這種纖維織造,就可以長時間不用清洗。從而解決了士兵在野外長期生活時,清洗衣物困難的問題,大大改善了野戰士兵的生活條件。
電子紡織品的開發被認為是除納米紡織品外的另一種革命性的開發。2000年7月德國從事電子織物研究的紡織研究開發公司(Wronz Earalab Ltd)和美國從事材料研究的 Peratech公司首次發布的軟開關技術,使人機界面變得柔軟,有觸摸感和可穿戴性,人們向往的能奏音樂的臺布、能與移動電話聯系的夾克、縫入沙發扶手中的電視遙控器和并入窗簾和地毯的開關等將成為現實。
瑞士可穿戴計算機研究室以裹有金屬長絲的聚酯纖維織成導電織物,此織物手感好,洗滌或折疊后不損傷其導電性。此項研究的成功為紡織品與電子元件的結合,研制真正可穿著計算機奠定了基礎工業。
上述例子說明,將高科技融入紡織品,使一些難以想象的“智能”有了實現的可能,同時也使智能紡織品的設計達到一個飛躍,設計出更為智能的紡織品。(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盧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