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記者數次來到北京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25號,這里是中國海洋石油大廈。它顯得格外不同,如同一艘即將起航的巨輪,在陽光下泛著淡綠色的光芒,內斂而蓬勃。
走進大廈,“上產5000萬噸,再創新輝煌”的標語訴說著中國海油的光榮與夢想;一幅幅歷史照片見證著那些艱辛與奮進的歲月。28年里,中國海油人以“敢下五洋捉鱉”的魄力、“海納百川”的智慧,在幾乎為零的海油基礎上建立起了中國海洋石油工業體系,形成了獨特的海油精神:敢闖新路、勇擔責任、善于學習、包容創新。
在此,記者專訪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呂波,請他為我們詳細解碼中國海油人的精神基因。
敢闖源于責任
記者:呂總,您好!首先對中國海油建成“海上大慶”表示祝賀。海油人用不到30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海洋油氣發展的百年歷程,速度令人震驚。您認為,這源于什么樣的精神動力?
呂波:要探究這種精神,對中國海油歷史的了解很重要。其實,和大慶人一樣,海洋石油事業的開創者開始也是人拉肩扛一般,用漁船組建我國最早的海洋石油勘探隊伍走向大海;老一輩鐵人鉆井工人用手扒冰,給破冰船開路,用血肉之軀保護剛剛建成的“海一”和“海二”平臺 這些都在中國海域上演過。
“海上大慶”的建成和大慶油田有很多共同點,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這種精神是中國石油工人的靈魂。不過,因為中國海油獨特的歷史軌跡,在對“大慶精神”繼承的同時,也形成特有的精神理念。
中國海油對外合作之初,我國還處在“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的年代,國人意識還并不那么開放,在國家的支持下,海油人在重重困難之下開始與國外合作,用最快的速度融進了國際化的潮流之中。在國內,中國海油率先開始了“總經理負責制”、“用工薪酬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現代化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條國有企業發展的特色之路
可以說,在每個歷史階段,中國海油人都以“敢闖新路”的魄力,構建著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的體系。
記者:提到“責任”,據了解,中國海油在激勵員工的制度中,并不以薪酬為手段,而是對“責任”二字進行了最全面的貫徹。這種責任感有著怎樣的歷史傳承?
呂波“勇擔責任”是歷史賦予中國海油的優良傳統。從公司成立至今,中國海油始終堅持國有企業肩負國家責任、大企業大責任的原則,立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融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主動承擔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隨著陸上油氣資源潛力越來越少、勘探開發難度越來越大,中國海油保障能源安全的責任也將越來越大。
如今,中國海油在推進核心產業全球化戰略的同時,專業公司加快了“走出去”步伐,LNG資源量的獲取逐步增加,油氣資源的國際貿易量不斷提高,“全球布局、全球作業”格局基本成型,形成了多元化、國際化的能源供應格局。未來,我們還將在“海上大慶”和“深海大慶”的基礎上建立“海外大慶”、“LNG大慶”。到2020年左右,中國海油將形成2億噸油氣當量,相當于目前全國的油氣總產量。這將為我國能源安全提供更大保障。
學習引爆創新
記者:建成四個“海上大慶”是一幅頗具雄心的藍圖。請問什么精神特質讓海油人有了這份底氣?
呂波:海油人是敢于追夢的,更是善于學習的。這種精神讓中國海油在發展中始終保持著先進性。
當初,中國海油不僅沒有資金和技術、而且沒有海洋石油建設人才。為了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在對外合作初期我們大規模派員工去海外培訓,不斷學習全球石油行業的先進技術,廣泛吸收國際一流能源公司的管理經驗和經營理念,使公司在理念、實踐、技術和經營上,始終保持開放性和靈活性,實力不斷得到提升。去年年末,中國海油獲得了普氏“全球最佳能源企業”和“全球最佳能源生產商”,就是實力的證明。
如今,中國海油努力建設學習型企業,加大各種培訓力度。公司針對經營管理隊伍、技術人才隊伍和操作人才隊伍工作性質的不同,提供不同形式的晉升機制,使他們各歸其位、各有發展,從制度上保證這種學習力的活力。
記者:在您看來,這種旺盛的學習能力為中國海油帶來了怎樣的革命?
呂波:1982年到1992年之間,中國海油一直在努力學習、模仿國際石油公司的先進技術,并將其用于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在學習中,我們加強自己的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現在,中國海油的原始創新能力越來越強,在海洋稠油勘探開發、海上提高采收率、海上邊際油田開發、重質稠油綜合利用領域的技術均處于國際先進行列。我們形成了中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科技創新體系,實現了海洋石油工業自主創新的跨越式提升。
此外,我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的自主創新能力也不斷加強。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海洋石油工業95%的資金投入用于從國外購置生產設備,如今95%的裝備實現了國產化。同時,海油工程裝備的發展帶動了中國船舶、機械、電子和鋼鐵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每年創造產值數十億元。
“容”文化
記者:在中國石油工業傳統與西方現代化之間做到了兼容并蓄。這種包容性根源于什么?
呂波:這種包容性根源于中國海油獨特的發展軌跡,是公司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現代化、國際化企業勢必踐行的理念。
對外合作期間,與中國海油合作的70多個國際石油公司來自30多個國家,有著各自的傳統習慣、文化理念與管理理念。在這樣的氛圍中,中國海油必須堅持互相尊重、包容并蓄,取長補短、精誠合作,遵循和尊重業務所在國(地區)法律法規。這也為中國海油汲取、融匯合作方的優秀文化和先進經驗提供了最大可能,公司在此基礎上不斷尋求突破,實現了超越。
記者:據了解,現在中國海油形成了特有的“容”文化,能為我們解讀一下嗎?
呂波:“容”文化可以簡單解釋為容納,寬容,容儀(規則),從容。這是中國海油核心價值觀,具有統領意義和永續價值,屬于公司哲學即“道”的范疇。
我們將其分為三個核心詞,即“容人、容智、容天下”。“容人”是指尊重與寬待,“容智”是指虛心、求索,“容天下”是一種胸懷。“容”文化與公司理念結合起來,就是我們提倡的在管理上堅持以人為本;在發展上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和解決問題,在發展上堅持雙贏;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過程中,講求誠信;培植員工的創造素質和開拓能力,吸收新知識、新觀念,突破成規局限,開創一流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