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消費大國,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調高,汽車的購買量也在成正比不斷增長。
“十二五”期間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漆的影響
而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汽車總產量已達1826.47萬輛。2011年,中國汽車銷售將突破2000萬輛。汽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將直接拉動成品油、潤滑油、助劑、涂料、工程塑料、橡膠密封材料等領域的需求增長。“十二五”期間,中國汽車年產量將達到2500萬輛,工業總產值將達到4.5萬億元,汽車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將達到3%,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這為涂料涂裝工業帶來巨大商機。
中國汽車市場的長足發展,尤其是最近兩年的突飛猛進,已經使中國2009年超越美國、日本,按整車數量計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一份來自PPG的數據顯示:按平均每臺車85美元估算(包括密封膠、底涂產品),汽車涂料原廠漆(OEM)市場總額達到約12億美元,這還不包括農用車、摩托車涂料提供的市場。但是,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擁有自主品牌的汽車漆生產企業卻并沒有搭上汽車工業飛速發展的“快車”。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漆遭遇本土發展艱難
汽車涂料是發展最快的涂料品種,用量僅次于建筑涂料,列居第二,也是性能要求最高的涂料品種,其中尤以轎車涂裝要求最高。因此,轎車涂裝材料往往代表了當代涂料工業的最高水平和發展情況。巴斯夫、PPG和杜邦、阿克蘇諾貝爾以及立邦等是世界上主要的汽車涂料供應商,并一直在中國汽車漆市場上占據絕對領導地位,并覆蓋了中國產汽車絕大數市場。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漆在中國本土仍然成長艱難主要有兩大制約因素:首先,中國品牌的汽車漆難以獲得外資汽車企業的認可。雖然中國的汽車設計和制造的自主開發能力在過去十年里取得了長足進步,除了奇瑞和上汽等少數自主品牌汽車外,幾乎全部的跨國汽車企業仍在沿用著國外設計、中國制造的模式,其核心的研發設計和技術中心在其總部所在地。這樣跨國汽車公司在中國的合資汽車廠,保持執行其外國母公司的涂料質量標準、檢測方法和認可程序,有的甚至要求將國產化的汽車涂料送樣品到其總部的實驗室進行復核認可。這樣對于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漆發展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國內汽車涂料企業幾乎無法獲得跨國汽車企業總部的技術認可和質量認證,沒有自己的原材料技術平臺支撐和全球采購平臺支持,成本競爭力較弱。
破局,需要綜合競爭力的考量
必須投入最新車型和最新技術才能爭得先機已經成為跨國公司的共識。因此,在中國近期投產的汽車涂裝線集中了當今汽車涂裝的最新技術和最先進的裝備,與之配套的汽車涂料必須同步導入最新的技術和產品。盡管大部分自主品牌產品還是以追求成本優勢為主,但許多汽車生產企業和汽車漆品牌已經在追求汽車漆的高質量和環保等社會效應。本土品牌有時需要的支持會更大。無論是從產品上,還是施工設備上以及現場工藝上,本土汽車漆品牌大部分都相對起步較晚,有一些技術體系不太成熟。
中國的汽車制造業是一個多元化工業體系,幾乎所有的國際品牌都在國內設合資廠,還有接近一半的本地企業,每家企業對不同型號的汽車所配置的汽車漆都有獨特的要求。中國的汽車涂料市場有其獨特的情況和產業文化,不同的制造商需要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而對于中國市場來說,汽車工業是一個相對新興的產業,產品被客戶認知、接受,有一個關鍵的因素是服務。專業服務可以使得汽車漆的使用效果得到確保,同時有效及時地反饋客戶的使用狀況和客戶的新需求,在研發過程中不斷自我完善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