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國內的流動性過剩和投資渠道較少,使得資金大量進入期貨市場
中國為應對金融危機,2009~2010年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在近兩年的貨幣投放也是超量的,雖然2010年年底以來已經開始較快收縮,但收縮的實際效果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同時,由于2010年以來國內房地產市場表現較平穩,對投資資本產生了一定的擠出效應;長期低迷的股市也顯示不是資本理想的停留場所。在國際市場流通性依然過剩的情況下,國際商品市場的走勢相對較強,而國內許多期貨品種的走勢與國際市場關聯性較強,成為國內過剩流動性的理想聚集地。這就造成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內期貨市場的許多品種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例如在10月7日到11月7日的30天,鄭糖期貨主力合約上漲了30.1%;滬鋅期貨主力合約上漲了20%以上;11月29日至12月31日的30多天,LME銅主力合約上漲了17.68 %;滬銅主力合約上漲了17.76%,在12月30日突破70000元/噸大關后繼續實行,1月4日創出歷史新高71160元/噸,隨后基本在70000~71000元之間振蕩,春節后又出現較快上漲行情。滬膠收盤價去年全年漲幅達到52.09%,其中僅10月29日至11月10日的12天主力合約就上漲了22.95 %;2月1日突破40000元整數關口,節后繼續保持強勢,一直在40000元以上運行;2月9日上漲1.02%,10日收盤創出本輪新高41770元/噸;近幾天有所振蕩。
圖3. 2010年1月1日~2011年2月10日
鄭棉和PTA期貨價格走勢對比圖
資料來源:格林期貨
圖3顯示,近期PTA、棉花期貨的價格漲幅較大,兩者的走勢基本一致。1月24日,鄭州PTA出現快速漲停,棉花也大漲3.47%;但當天的紐約原油期貨收報每桶87.87美元,下跌了1.4%。25日鄭州PTA、棉花分別下跌了2.39%、1.88%,26日又分別小幅反彈了1.34%、0.13%。最近5~6個交易日兩者價格漲跌也基本保持了同一步調,基本保持了高位振蕩略升態勢。
但明顯可以看出,自2010年10月以來的這兩次PTA期貨價格的快速上漲明顯受到了鄭州棉花期貨價格快速上漲的拉動,PTA期貨價格的漲幅要明顯小于鄭州棉花期貨的漲幅,最近的一次表現更為明顯。
3.市場需求依舊相對旺盛是此輪化纖及其原料價格上漲的基本因素
2009年下半年以來,紡織化纖產業都出現了金融危機后的快速恢復性增長,市場運行良好,經濟效益很好。其中化纖產量增長14%,化纖下游的幾大行業主要品種產量均出現快速增長,例如2010年紗線產量增長13.74%,其中混紡紗增長13.38%、化纖紗增長22.88%;化纖布產量增長15.11%,簾子布產量增長22.35%,無紡布產量增長24.23%。
受到金融危機后市場恢復后的需求增長的拉動,化纖產品及其原料價格也出現了較快上漲。同時,2010年行業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帶來投資的快速增長。截止到2010年底,國內外幾家化纖主要設備生產商的紡絲機的訂貨基本都已訂到了2014年底。這種對行業未來良好的需求預期也是推高當前原料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化纖企業利潤空間被明顯壓縮,未能在近期上漲行情中獲利
近期國內化纖價格的大幅上漲,并沒有給國內化纖企業帶來多大的好處,本輪行情完全是成本推動型的行情,原料價格的漲幅明顯大于化纖產品的漲幅,在化纖價格上漲的同時,化纖企業的利潤出現了較快萎縮,一些甚至出現了虧損。
從圖4滌綸短纖和滌綸POY的加工毛利潤走勢來看,按現價計算,近期的主要原料價格上漲已經讓部分滌綸生產企業接近盈虧平衡,個別企業已經出現虧損。聚酯上游原料PX、PTA的毛利潤則非常豐厚,從最近兩個月來看,PX的毛利空間出現較快放大之勢,目前已高達480美元/噸;PTA的毛利空間則基本穩定在1000元/噸左右。
圖4. 2010年11月以來滌綸長絲、短纖維毛利走勢圖
資料來源:CCFEI
化纖企業毛利潤的被壓縮,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從原料到化纖,再到織造和服裝等產品價格基本都維持高位運行,化纖向下游進一步傳遞原料上漲成本的能力已經大幅減弱;另一方面,紡織企業年底大都要放假過春節,每年年底基本都是傳統的市場低迷期,化纖下游市場的需求不旺,也造成整個產業鏈消化成本上漲的能力較弱。而化纖企業特別是聚酯企業都是大型的成套化工裝置,因停產成本太高而不宜進行短期停產或頻繁投產等。
因此,每年春節前后,國內化纖市場都存在較大的季節性變化,大都表現為下游需求不旺,市場較為低迷,企業效益不好,運行質量較差等等,這不是一種正常的市場運行狀態。一般要在春節過后大部分紡織企業恢復開工后,并穩定運行一段時間,此時的市場變動情況才能說明整個市場及行業運行的趨勢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