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站上每桶100美元或與日本地震形成共振拖累世界經濟復蘇步伐
日益上漲的油價,因為日本突如其來的地震而更加撲朔迷離。世界的石油危機陰影也并未因日本地震而隱藏其“殺傷鋒芒”。地震和石油危機“共振”給世界經濟復蘇蒙上前所未有的陰影。
石油是經濟的血液!這一存在了近百年的現象,今天依然在左右著全球經濟的航向。近期中東、北非政局動蕩,使得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飆升,再次站上100美元/桶的高位。石油在發燒,全球雞犬不寧,具備新一輪石油危機再次來臨之勢。經濟學家預計,如果油價居高不下,新興經濟體將面臨極大的通脹壓力,而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步伐也將放緩甚至停滯,全球經濟都感受到了高油價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為了應對高油價,美國政府正考慮動用總量7.27億桶的原油戰略儲備,通過投放戰略石油儲備和美元短期的升值來壓制油價的上行,以保證經濟的持續復蘇;亞洲各國則普遍采取加息的措施,來應對油價高企可能帶來的通脹加劇。所幸的是,中東、北非的動蕩局勢已經有所控制,而歐佩克成員國也在加大原油的開采來彌補利比亞減產帶來的影響。
油價上漲危及全球經濟
中東、北非地區的政治動蕩,讓國際油價持續攀升。1月份,油價還停留在84美元/桶的水平。然而,一個月時間里,原油價格突然大幅飆升。到2月底,紐約商交所四月交割的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觸及每桶103.41美元/桶,達到2008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更是一度逼近120美元/桶。
正當美國經濟在復蘇的道路上小步快進的時候,高油價的突然來臨,如同橫刺里伸出的一腳,讓美國經濟打了個趔趄。統計數據顯示,上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加了2.6萬,至397000人,高于市場的預期。與此同時,受油價上漲和汽車進口激增的影響,美國1月貿易逆差達463億美元,較去年12月的403億美元增加15%,蓋過了創紀錄的出口數額。富國銀行全球經濟學家布萊森表示,他已經將美國第一季度增長估值從3.3%下調至2.9%。下調的大部分原因是原油和汽油價格上漲帶來的沖擊。
受到油價沖擊的還有中國這個全球經濟復蘇的火車頭。中國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貿易罕見性地出現73億美元的逆差,導致前兩個月累計出現逆差。該項數據也反映出,在國際大宗商品大幅上漲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形勢出現了新的不確定性。由于2月份原油期貨價格還只有87美元/桶左右,因此,在油價漲到100美元/桶上方后,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將繼續擴大。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3月11日發表聲明時也強調,盡管去年一年中的日圓升值已幫助減弱了高油價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但原油價格持續攀高可能給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損害。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師稱,在全球經濟走強的情況下,油價達到100美元每桶左右是合理的,而這也正是利比亞爆發抗議活動前布倫特原油的水平;然而,如果油價繼續保持在當前110美元每桶的水平附近,將導致全球GDP增速下降0.4%;如果油價升至150美元每桶,全球經濟增速則將下降2%。
穩定物價成重中之重
油價上漲,將帶動糧食、鋼鐵、運輸、化工等等領域的價格連鎖上漲,從而沖擊整體物價水平,使得全球都面臨著巨大的通脹壓力。由于利比亞石油主要供應歐洲各國,因此,歐洲各國特別是意大利,受石油價格上漲的影響更為直接。3月7日,在國際清算會議上,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明確表示:“受石油和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通脹形勢有了額外的壓力,未來各個國家都會致力于維持物價穩定。”
亞洲經濟體已經明顯感受到了油價上漲帶來的漲價潮。為了應對CPI的高企,上周,泰國央行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調至 2.5%。自去年7月份起,該行已累計上調基準利率125個基點。泰國加息后,韓國央行緊跟,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3%。韓國之所以加息,是因為韓國2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已從1月份的4.1%,上升至2月份的4.5%。上漲速度很快。但是,韓國的GDP漲幅2010年只有6.1%。物價上漲中,2月核心通脹升至3.1%,創下18個月以來的高點,而實際老百姓更為擔心的是:全球食品、原油及商品價格的飆升。
中國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CPI增幅達4.9%,超出了市場的預料。而PPI同比上漲7.2%,已保持連續第28個月上漲,暗示通脹壓力仍然巨大。
西南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剛指出,成品油價格之前已經上調過,到了3月下旬,很可能就進入一個上調的突破期,而且普遍預期可能還會調,這樣對于交通運輸就有影響,交通運輸價格一上來,那幾乎所有行業的成本都會上來;東海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李志兵認為,2月份的數據表明,當前通脹壓力依然較大,尤其是PPI仍延續強勁的上漲勢頭,預計未來輸入型通脹壓力恐將進一步加劇。這使得中國調控物價的任務顯得十分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