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基礎研究薄弱、產業化滯后
新型纖維研發需要巨大的技術和經濟投入,使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
實際上,“十一五”時期,我國在高新技術纖維及新一代功能性、差別化纖維領域,已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碳纖維、高強高模芳綸1414、可生物降解—聚乳酸纖維等已從中試攻關發展到產業化生產階段。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空纖維膜技術及竹漿、麻漿等已由產業化發展到工業化生產階段。
然而,新型纖維的研發應用仍面臨諸多短板。
首先,自主研發能力較低,研究基礎薄弱。高新技術纖維及功能性纖維是多領域、跨學科的高新技術結晶,而我國在該領域起步較晚,基礎研究與產業化之間存在斷層。例如碳纖維,這種比頭發絲還細、只有鋼鐵1/5重的纖維,是航空、國防、交通等領域的基礎材料,國內需求近萬噸,但目前絕大部分為來料加工。
其次,制造裝備落后,配套研發不足。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不僅工藝復雜,而且對生產條件要求苛刻,而生產設備、材料、儀表、自控系統等國內都難以解決。如生產碳纖維的高溫碳化爐,而1800攝氏度級別的高溫碳化爐國內無法生產,國外限制對華出口。換言之,要生產高新纖維,先要有高新纖維材料制成的裝備,而國外實行技術封鎖,可謂“買不來、求不到”。
再次,工藝流程復雜,產業化滯后。新型纖維研發周期長、競爭對手強,存在較大的技術和經濟風險,使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疤祭w維生產難度不僅是理論上的,還是生產中的。我們現在生產的碳纖維,主要是工藝路線太長,控制過程太復雜!边B云港(8.71,-0.14,-1.58%)鷹游紡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國良說,碳纖維直徑只有7微米,卻要在1400多攝氏度高溫的生產線上走600米。“走出去了,它是碳纖維,走不出去,就什么都不是,技術難度非常高,代價也大。”
最后,市場仍處于培育期,關注度高,接受度低,企業很難形成規模效益,缺少再研發投入。“很多國內客戶誤以為化纖就是劣質。在國內的一些訂貨會上,對于功能性纖維,咨詢的多,下單的少?梢娕嘤袌鲞需要一定時間!闭勢x說。
重任:健全產業創新體系
產業發展需要產學研結合,產業鏈上下游結合,更離不開政策的規范與引導
針對新型纖維研發與產業化的短板,紡織工業協會在“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中提出明確目標,突破重大技術難關,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這一目標的基礎就是健全創新體系。
健全創新體系,有賴于產學研集合!皣铱蒲袉挝粚μ祭w維進行了30多年的基礎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而產業化、規;牟阶,必須由企業來走,而且要走得快!睆垏冀榻B,目前連云港鷹游紡機是我國唯一通過國家級鑒定的碳纖維生產線,其背后是10年的產業化研發投入。
健全創新體系,有賴于產業鏈上下游結合。產業鏈的每一道環節都是上游的市場,產業鏈的每一道環節又離不開制造裝備。只有下游支持,裝備配套,上游才有研發的動力與可能。岳長鋒介紹,由于市場增長快、產品利潤高,近些年來,與天然纖維相比,莫代爾、天絲等功能性纖維的價格浮動不大。順應這種趨勢,山東寶鼎聯合上下游企業開發了一種超棉纖維紗線!斑@種替代纖維與普通棉紗的觸感、功能幾乎無二,卻使下游企業的原料成本低了30%,參與研發的企業都很興奮,覺得聯合攻關太對路了!
健全創新體系,離不開政策的規范與引導。價格是目前新型纖維遇冷的首道門檻。即便是來自廢物循環的纖維,因為還原—再加工的模式,生產流程比傳統原生纖維要多了一倍,價格自然也貴一些。那么推廣普及這類高新纖維,就需要有政策引導。
一是制定標準,強制擴大市場規模,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皣獾墓δ苄浴⒉町惢w維之所以能推廣普及,主要依賴于強制標準。”談輝介紹,美國強調所有嬰兒服都要使用永久阻燃纖維,日本從2012年也將實施新標準要求家用紡織品采用永久阻燃纖維。這些標準的實施,不僅維護了消費者的利益,而且大大加快了功能性纖維的推廣。“國內一些所謂的阻燃紡織品,大部分都是通過后整理實現,而不是從纖維阻燃,洗幾水就失去功能了。這反而讓消費者誤會了功能性紡織品的可靠度,不利于培育市場。”
二是財稅傾斜,通過政府優惠政策,引導消費!袄脧U料生產的新型纖維,實際是為社會節能減排做貢獻,應有相應的稅收優惠!闭勢x說,政府應對重大技術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并出臺政策,通過稅收等杠桿,吸引社會資金,扶持產業發展。
孫淮濱認為,“十二五”規劃中就紡織業重點發展方向提出的四句話,是有內在聯系的!巴七M高新技術纖維和新一代功能性、差別化纖維的產業化及應用”是解決原料問題;“加快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指出這些原料的市場在哪里;“推動高端紡機和配件自主化”,回答了生產如何配套,制造瓶頸在哪;“支持廢舊紡織品循環作用”回答了如何保證產業低碳、可持續!皩嶋H上,引導政策已經初現端倪,社會資金與紡織企業應該從中嗅到新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