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貨幣收緊政策下的塑料包裝市場異常清淡
2011-4-25 來源:中國能源信息網
關鍵詞:塑料包裝 BOPP
二季度本來是國內塑料制品行業大展宏圖的階段,但全球性貨幣收進政策沉重的打擊了商品上漲的積極性。國內央行深度緊縮的貨幣政策致使終端企業流動資金緊張,貸款難度及成本都大大增加,采購步伐明顯放緩,直接表現就是需求量急劇下降,整體交投氣氛異常清淡。
全球來看,新興經濟體以金磚五國為代表,早就開始了對抗通脹的漫長之路。3月份最新數據顯示:中國CPI達到5.4%,印度達到8.98%,俄羅斯2011年通脹率初值為 7.5%,巴西、南非等國通脹率也非常高,居高不下的通脹率已經剝奪了五國人民的幸福感,控制通脹、穩定物價成為政府的首要任務。這樣來看中國10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4次加息的貨幣政策就順理成章了,收緊貨幣、劍指通脹。中國貨幣流通總量M2余額為76萬億人民幣,要收縮如此龐大的貨幣量談何容易,因此中國貨幣政策對通脹來說任重而道遠,需要密切關注經濟運行的各項指標,謹防經濟過熱或者驟然降溫。新興經濟體國家控制通脹的利劍將給商品價格上漲蒙上陰影,初步形成易跌難漲的趨勢。
4月7日歐洲央行加息25個基點,預示著歐元區已經進入加息周期,同時英國、法國也深深的感受到高通脹帶給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他們也將采取必要的措施穩定物價,對抗通脹。歐元區債務危機并未完全驅散,大幅度加息的可能性較小,同時歐元也在密切關注著美元,全球流動性最廣的美元不采取行動,其他措施都將難以湊效。而就美國而言,失業率僅幾個月已經回落到警戒線以內,經濟復蘇前景良好,但并不十分穩固,美聯儲QE-2的貨幣政策在6月份結束,但升息仍是事跡不夠成熟,美國仍在想方設法的維持低利率,同時在壓低美元匯率,很多經濟專家預計美國最早在2012年初升息。發達經濟體不溫不火的貨幣政策對商品利空有限,但也難以推動商品大幅上漲。
國際知名機構對后市看空,也迫使商品呈現牛低頭的趨勢。高盛開始唱空商品,曾一度導致原油、基本金屬暴跌。標普評級機構對美國主權信用降級,引發各界討論,部分地區恐慌情緒明顯,據市場傳聞已經有國家在戰略性拋售美國國債。
就國內塑料原料市場而言,社會庫存消化比較緩慢,保稅倉量仍在高位,供應偏大;可喜的是4月第一周PE全國到港量在9.1萬噸,環比下降44.5%,PP到港量在6.6萬噸,環比下降45.4%。供應的減少,或許能給市場人士一定樂觀預期。但整體而言,進口貨源倒掛嚴重,是因為虧損而減少,而不是真正的貨源供應量降低,一旦順掛,這些港口貨源還是要回來的。
包裝薄膜行業逐步進入淡季,5.1黃金消費期的包裝訂單基本結束,接下來的三個月恐怕要在清淡需求下過度。前期雙拉行業的暴利引來的投資熱潮將在本年度集中釋放,后市前景不容樂觀。目前BOPP行業產能310萬噸,過剩10%左右;BOPET行業產能150萬噸附近,過剩20-30%;BOPA行業規模相對較小,但依然也是過剩狀態。總之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基本面難言樂觀,預期塑料薄膜行業將在未來2-3個月中創出本年度新低。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