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機工業60年:“四大化纖”設備攻堅
2011-4-26 來源:中國紡織報
關鍵詞:紡機工業 化纖設備
1972年春天,中央領導下發了“關于進口四套化纖設備”的文件。進口“四大化纖成套設備”,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說白了,進口的設備全是化纖原料的生產裝置,而原料出來之后的聚合和紡絲、以及后處理、廢料、廢液的回收的成套設備都要靠國內自己生產和配套。
“四大化纖項目”首先是在上海金山石油化工總廠展開的。當時,金山石化項目有滌綸、維尼綸、腈綸。因為這個項目進口設備中有年產4.3萬噸的聚乙烯醇裝置、年產5萬噸的丙烯腈裝置、丙烯腈的廢液處理裝置,還有年產2.5萬噸的聚酯裝置。這些化纖原料產出之后要紡成絲,都要用到相應的配套國產紡織機械設備。
當時金山已有前期建設的幾個維尼綸廠,但每條生產線年生產能力只有3000噸,這樣就需要11條成套設備,其中,有不少設備還需要進一步改進提高。在維尼綸項目中,除聚合、紡絲和后處理成套工藝設備以外,還包括甲醛等廢液回收處理的成套設備。
維尼綸設備生產中也有不少關鍵技術,要自己去克服。比如改進后的YL162型后溶解機的半圓形封頭壓制,要請蘭州石油化工機器廠協作完成;這種遠距離的協作又促使我們自己制造了1200噸的壓延水壓機。制造1200噸水壓機也有個曲折的過程,是以鍛造為主?還是以壓延為主?改來改去,最后選擇了以壓延為主。
年產5萬噸丙烯腈的配套設備的制造難度更大。因為在此之前,成套腈綸的聚合、紡絲和后處理設備,只為2348工程生產過一條線。值得一提的是聚合裝置中有不銹鋼過濾器、熱交換器、反應器和料倉,這些裝置的制造都有不少難度,料倉的傳動是由下而上,由傘齒輪傳動,1米直徑的傘齒輪是鑄鋼件,機械加工只有冶金部的503廠可以加工,不得不求人家協作而成。這個零件在運輸途中,大卡車出了撞車事故,差一點要了我的性命,所以我記憶很深。還有原液輸送的曲桿泵,也稱蛇形泵,是歐洲的專利技術,泵的錠子、轉子全是曲桿蛇形——麻花形,材料是不銹鋼和橡膠,不銹鋼轉子如何在車床上車成蛇形,難度很大,當時因為轉子生產不出來影響了建設進度。在錢之光部長的鼓舞下,鄭州紡織機械廠經過認真研究,在有實踐經驗的車工師傅鉆研下,依據星球自轉與公轉原理,自己改成了車床夾具,在普通車床上將蛇形錠子車制而成。不少同行驚喜的說:“天下走八圈,沒有見過車床能車彎。”就這樣金山石化腈綸原液輸送泵形成了配套生產能力。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