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季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受紡織“十二五”規劃的鼓舞和市場需求的刺激,其生產、銷售、投資和出口都同比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年一季度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的工業生產總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了29.3%、29.6%和38.6%;在總量指標增長的同時,行業的毛利率和凈利率也分別同比增長了5.6%和6.8%。
從生產情況看,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非織造布企業產量同比增加18.6%,非織造布的主要生產地集中在浙江、廣東、山東、江蘇和江西,這5個地區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9.1%。
根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的調查分析,行業內大中型企業不僅生產和銷售情況良好,而且毛利率和研發投入都優于全行業平均水平。特別是生產高性能革制品、過濾與分離材料、汽車用紡織品和技術含量較高的非織造布及其制成品的企業毛利率在40%~25%之間。較高的毛利率使得這些企業有充足的資金從事研發和市場拓展,并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變化適時進行新的投資開發。在行業大中型企業中技術研發人員的比例在10%左右,其中最高比例達到16.7%,而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在2.5%左右,最高達到4.34%。但是也應該注意到,一些傳統的產業用紡織品,如帆布、簾子布、水刺布等產品由于市場容量逐漸飽和,產能較大,其毛利水平已經下降到行業的平均水平以下,這類企業需要靠較大的銷售量才能保證贏利,而一旦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將會進一步攤薄產品毛利,甚至出現虧損。
今年一季度,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出口繼續保持良好的態勢。按照中國海關統計數據,主要產品的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有兩位數的增長,如非織造布的出口數量增長了23.3%,出口金額增長了40.0%,塑料涂層布的出口金額增長了43.6%。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出口產品的單價也有所提高,非織造布單價同比增長了13.5%,塑料涂層布單價同比增長了34.7%。出口單價的提高表明隨著我國重點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線投產,中國生產的產業用紡織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正在增強。從出口目的地看,美國、日本、韓國、越南和中國臺灣是非織造布的主要出口地區,但出口額也只占總額的38.1%,表明目前出口地區比較分散,有利于化解出口風險。從進口情況看,2011年一季度全行業累計進口金額雖然不大,但大部分進口產品的單價都遠高于我國出口產品的單價,如非織造布的出口平均單價為3.2美元,而進口價格達到5.6美元,較大的價格差距需要引起行業的注意。
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紛紛在這一領域內投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年一季度全行業投資額同比增加了20.7%;行業內新開工項目129個,竣工項目43個,呈現出良好勢頭。另外,根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調查統計,國內外重點企業在一季度均有宣布其大額投資項目,如普杰集團宣布在蘇州工廠投資一條目前最先進的、定制化的紡熔生產線,在2012年中期將投入運營;廣東俊富計劃投資6000多萬美元新增一條3.2米幅寬、年產能1.5萬噸的萊芬-IV型多頭紡熔生產線。
綜合各方面信息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總體形勢良好,為全年的目標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減排、環境保護、醫療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拉動下,土工布、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高性能復合材料等重點領域的生產、銷售和投資會繼續保持旺盛的狀態,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