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杜(George Du)
基于獨特的動態建模以及編制結構,我們已開發出一個功能強大且用戶體驗良好的軟件用來協助多軸向的3D幾何編織設計。該軟件已經被應用在織造、復合纖維開發、生物醫學等領域。軟件擁有自動驗證的編織機的配置和所需纖維材料編織設計的兼容性;根據用戶輸入過程的參數動態定義設計的界限,智能決定達到所需編織厚度而需要的織物層數;根據編織角精確預測纖維體積分數、紗線覆蓋率以及其他關鍵因素,確定并處理變化直徑和曲率的復雜3D幾何織物的中心軸等特點。
約翰·赫爾(John Hearle)
大部分紡織物是包含有內在3D結構的2D平面層。對于3D織物,我們定義其為具有多層或是3D形狀的織物。有些傳統3D織物的生產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現在的加強型復合纖維以及其他領域的應用已經引領了技術發展的潮流。3D織物建模軟件需要滿足一個關鍵性的需求,就是能夠預測所建模的織物性能。目前3D織物建模軟件主要著力點在高性能材料的研發上,例如航天材料、軍事材料以及醫學方面的相關應用,在未來還將提供大規模生產上的相關研發。
高寺政行(Masayuki Takatera)
我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預測帶有粘膠夾層疊合織物的織物彎曲剛度。我們用兩種理論方法進行驗證。首先基于對單面織物復合材料的彎曲剛度和粘合襯布進行彎曲剛度的驗證和厚度測量樣品層的預測方法。其次測試里拉伸和復合面料彎曲剛度的平紋壓縮模和粘合襯里也證明了實測樣本的拉伸性能、彎曲剛度和厚度。
南丹·霍哈爾(Nandan Khokar)
對用作增強復合材料的三維碳纖維織物的需求,國際市場幾十年來在持續增長。然而,這種需求一直以來都未得到滿足,因為紡織工業并沒有對所需三維織物成型工序的發展給予足夠重視。通過采用改進的傳統二維織物成型工序,過去60年的大部分工作都只針對發展未必被市場需要的特定產品。因為這種方法不可能生產大量所需的三維織物產品。為了成功滿足需求,三維織物成型工序應該以符合復合材料產業與市場需求的標準,來處理不同種類的三維織物產品,使之具備必備的性質及所需的性能、形式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