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市場“亮劍” 由做大到做技術引領者
生產規模的由小變大和由國內不知名小廠到全球第一玻纖企業的轉變,為中國玻纖由“量”到“質”的蛻變奠定了基礎,并帶動了中國玻纖發展過程中一系列的轉型升級。
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中國玻纖也意識到,下一步企業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自主創新,只有掌握了關鍵技術,才能打造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為推進技術進步,公司多年來一直瞄準國際一流水平,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裝備,加快縮短與國際大企業集團間差距的步伐。引進是手段,消化吸收是過程,目的在于在引進和消化吸收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與創新,從而形成企業核心技術,促使中國玻纖由大變強。
通過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中國玻纖在玻璃纖維制造領域擁有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技術。如公司研究開發了年產10萬噸及以上的超大規模池窯結構(目前已達到16萬噸),為國際領先,熔化部純氧燃燒技術實現國內領先,通路純氧燃燒技術實現國際領先。公司已掌握了超大規模窯爐結構、純氧燃燒技術、玻纖廢絲回用技術等自主知識產權,在玻纖行業內率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事實上,中國玻纖在桐鄉生產基地投建完成的全球產能規模龐大、技術先進的五條玻纖生產線,不僅僅是資本的簡單投入和產量的簡單增加,更大程度上依賴的是技術的領先。
資料數據顯示,近三年來,中國玻纖共研究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100多項,完成以節支降耗為目的的技術改進項目600多項,申報專利150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63項,另獲得81項專利申請受理。
作為鋼材、木材等傳統材料的替代品,玻璃纖維不僅在建筑、公路、工業設備等傳統領域需求量巨大,在特種管道、軌道交通、風力發電、造船等高端領域的應用也在不斷擴展,有望成為未來帶動整個玻纖行業發展的新增長極。
因此,近年來中國玻纖產品研發的主攻方向開始有意識地側重于高端領域新產品。譬如,2009年,公司推出E6玻璃纖維,較之傳統的E玻纖,強度、彈性模量、耐腐蝕性等性能大幅提升,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廢氣和粉塵)排放量顯著降低,可以滿足大功率風力葉片制造、耐腐蝕性管道、高壓絕緣、高壓管道等高端領域料的使用要求。E6玻璃纖維的低碳環保優勢,將促進下游產業的節能環保并推動整個玻纖復合材料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2010年,中國玻纖又通過設立玻纖研究院,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打造精兵強將隊伍,注重創新應用研究,為企業增強發展后勁奠定了基礎。僅用一年的時間,公司就成功研發了比E6玻纖性能更加優越的ViPro玻璃纖維,成為公司在高端市場亮出的又一把利劍。它們不僅成為中國玻纖應對經濟危機和加快轉型升級的拳頭產品,也成為公司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工作中的最大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環保治理、節能減排被很多企業視作苦差事,但中國玻纖同樣通過自主創新將苦差事轉變為增加企業效益的樂事。譬如昔日無處堆放的玻纖廢絲如今成為公司的生產原料;原來被排棄的窯爐余熱,如今被有效回收利用自制蒸汽;蒸汽冷凝水被回收使用;中水回用實現污水零排放等等,都顯示出了綠色企業和清潔工廠的價值所在。
對于中國玻纖來說,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生產成本的降低,社會責任感的增強,也促進了企業發展與盈利增長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