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法生產的聚乳酸纖維樣品
7月20日,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承擔的國家“863計劃”課題——一步法聚乳酸紡絲工藝與技術,順利通過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組織的專家驗收。該工藝技術轉移到江蘇省常熟市長江化纖有限公司,已完成500噸/年聚乳酸長絲生產線的設計、制造與試生產,目前正在建設年產2000噸聚乳酸長絲生產線。
聚乳酸纖維以玉米淀粉為原料,屬“可再生資源”,由于其既具有化學纖維的物理特性和天然纖維完全生物降解的綠色環保特性,又具有廣闊而縱深的下游產業鏈,自20世紀末問世以來迅速成為國際關注的熱點研發方向之一。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科技人員于2007年起在國家“863計劃”課題的支持下開展了 “一步法聚乳酸紡絲工藝與技術”課題的攻關。經過不懈的艱苦拼搏,先后突破了從乳酸至聚乳酸熔體直接紡絲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裝備與工藝技術瓶頸,建立了乳酸、丙交酯和聚乳酸中左、右旋異構體含量的測定方法,利用多種聚合物后處理添加劑,改善了聚乳酸的熱穩定性;合成并應用了一種新型的高效聚合催化劑,提高了反應效率;設計合成了多種形式的交聯和多臂聚乳酸,改善了聚乳酸熔體強度和熔體流變性能。
在此基礎上,他們與長江化纖合作,完成了年產50噸級聚乳酸長絲熔體直紡的中試研究,熔體直紡聚乳酸長絲被認定為2008年國家級新產品,并在江蘇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的支持下,完成了500噸/年聚乳酸長絲生產線的設計、制造與試生產,在逐步放大試驗過程中保持了“熔體直紡”和“薄膜反應器”的特點,研究解決了試驗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工程、設備和技術問題,已經獲得授權專利5項,申請專利6項,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篇。
聚乳酸長絲的開發有望為我國的紡織和服裝行業增添一個有競爭力的長絲品種和一系列的下游產品,該技術工藝的產業化將產生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